題董邦達雪山圖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董邦達雪山圖原文

鎮海圖雪景,塤篪伯仲唱。

台懷圖雪景,橋梓前後望。

侍臣多佳話,誠不孤瓊嶂。

子輿喬木喻,得賢以為當。

勖爾扈蹕人,尚其勤寅亮。

詩詞問答

問:題董邦達雪山圖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董邦達雪山圖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漾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二十二

2. 鎮海寺雪景命張若靄張若澄兄弟先後為圖

參考注釋

海圖

(1) 繪有部分地球海面的平面地圖,圖上表明有已知的危險和導航輔助設備

(2) 其上標有水域部分及毗連的陸地,專為領航員用的地圖

海圖室

雪景

下雪時或雪後的自然景色。 宋 黃裳 《蝶戀花》詞:“鷺點前汀供雪景,花乘流水傳春信。”《西遊記》第四八回:“雪景自然幽靜。一則游賞,二來與師父寬懷。” 郁達夫 《出奔》:“ 錢時英 儘是默默地含著微笑,在看兩岸斜陽里的雲景。”

塤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伯仲

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載難堪伯仲間。——宋· 陸游《書憤》

橋梓

《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 李善 注引《尚書大傳》:“ 伯禽 與 康叔 朝於 成王 ,見乎 周公 ,三見而三笞之。二子有駭色,乃問於 商子 曰:‘吾二子見於 周公 ,三見而三笞之,何也?’ 商子 曰:‘ 南山 之陽有木名橋, 南山 之陰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觀焉!’於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觀之,見橋木高而仰,梓木晉而俯。反以告 商子 。 商子 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後因稱父子為“橋梓”。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孝友之性,豈伊橋梓;夷雅之體,無待韋弦。” 唐 張說 《右羽林大將軍王氏神道碑》:“禮義形於橋梓,哀戚過於縗麻。”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嚴嵩慶壽》:“慶春風橋梓齊榮,樂晚景椿萱同操。”

前後

(1) 早於或遲於某一特定時間的一段時期

冬之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春節前後

(2) 大約在特定的時間

在1969年前後

(3) 指時間上從開始到結束

全場演出前後用了兩小時

(4) 總共

她前後來過四次

(5) 某一地點的前面和後面

宅院前後都已綠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後受敵

侍臣

皇帝左右的近臣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某得八焉。——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佳話

美談,傳誦一時的美事

在農村傳為佳話

不孤

(1).古時幼年喪父為孤,孤子受到長輩父親般的照顧稱為不孤。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二十:“ 康節 先公既捐館,二 程 先生於 伯溫 有不孤之意,所以教載甚厚。”

(2).不孤單,不單獨。《論語·里仁》:“德不孤,必有鄰。” 沉兼士 《<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序》:“今讀此編,深幸吾道之不孤。”

喬木

高大的樹木

並汾喬木。——宋· 沈括《夢溪筆談》

廢池喬木。——宋· 姜夔《揚州慢》詞

以為

認為

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以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為鄙吝。——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資治通鑑》

自以為必死。——《資治通鑑·唐紀》

以為豪。——明· 魏禧《大鐵椎傳》

以為妙絕。——《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扈蹕

隨侍皇帝出行至某處。蹕,指帝王的車駕或行幸之處。 唐 韋嗣立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詩:“乘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 渭 渚傍。”《舊五代史·世襲傳·李茂貞》:“ 朱玫 之亂, 唐僖宗 再幸 興元 , 文通 扈蹕 山南 ,論功第一。” 宋 陸游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詩:“扈蹕老臣身萬里,天寒來此聽江聲。” 清 龔自珍 《滿江紅·代家大人題蘇刑部<塞山奉使卷子>》詞:“我亦高秋三扈蹕,穹廬落日鞭絲驟。”

寅亮

恭敬信奉。《書·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孔 傳:“敬信天地之教,以輔我一人之治。” 漢 班固 《封燕然山銘》:“寅亮聖皇,登翼王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自非坦懷至公,永鑒崇替,孰能光輔五君,寅亮二代者哉!”一本作“ 夤亮 ”。 宋 王安石 《批答宰臣曾公亮已下賀壽星見》:“卿等寅亮帝工,阜成邦采,摛文告慶,歸福朕躬。”

標籤:雪山

詩詞推薦

題董邦達雪山圖原文_題董邦達雪山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