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李遷憑昭迪使淝土》
全文:
書舸西風五兩斜,淮淝將命去程賒。
衣纓黃閣相君後,門巷青春學士學。
驛路新袍欺草色,公筵大白醉榴花。
謝庭蘭玉多才思,休瀚裁詩對客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西風
(1) 從西方吹來的風
溫帶的盛行西風
(2)
(3) 指秋風
(4) 比喻腐朽沒落的力量或氣勢
五兩
(1).謂兩隻配成一雙。《詩·齊風·南山》:“葛屨五兩,冠緌雙止。” 朱熹 集傳:“兩,二履也。” 王夫之 稗疏:“按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以兩為一列也。乃與冠緌必雙,男女有匹之義合。”
(2).猶言五匹。《周禮·地官·媒氏》:“凡嫁子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賈公彥 疏:“古者二端相向,卷之共為一兩。”《禮記·雜記下》:“納幣一束,束五兩。” 鄭玄 註:“納幣謂昏禮納徵也。十個為束,貴成數。兩兩者合其卷,是謂五兩……今謂之匹。”
(3).五兵技巧。《呂氏春秋·簡選》:“ 晉文公 造五兩之士五乘,鋭卒千人。” 高誘 註:“兩,技也,五技之人。” 陳奇猷 校釋引 金其源 曰:“五兩即五技,亦即五兵。士謂勇士。五兩之士,謂能用五兵技巧之勇士也。”
(4).代稱能用五兵技巧的勇士。 章炳麟 《封建考》:“夫 晉 之五兩, 吳 之多力、利趾, 越 之習流, 魏 之武卒, 秦 之鋭士,雖出徵調,猶選練中程。”
(5).亦作“ 五緉 ”。古代的測風器。雞毛五兩或八兩繫於高竿頂上,籍以觀測風向、風力。《文選·郭璞<江賦>》:“覘五兩之動靜。” 李善 註:“兵書曰:‘凡候風法,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立軍營中。’ 許慎 《淮南子》注曰:‘綄,候風也, 楚 人謂之五兩也。’” 唐 獨孤及 《下弋陽江舟中代書寄斐侍御》詩:“東風滿帆來,五兩如弓弦。” 宋 賀鑄 《木蘭花》詞:“朝來著眼沙頭認,五兩竿搖風色順。”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虜循》:“被他火箭飛來緊。我船五緉見火就著。”
將命
(1).奉命。《儀禮·聘禮》:“將命於朝。” 鄭玄 註:“將,猶奉也。”《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元年》:“凡使人以和為貴,勿迭相矜誇,見於辭色,失將命之體也。” 胡三省 註:“奉命而行,謂之將命。”
(2).傳命。《論語·憲問》:“童子將命。” 朱熹 集註:“將命,謂傳賓主之言。” 宋 司馬光 《與王介甫書》:“ 光 居常無事,不敢涉兩府之門,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將命者。”
去程
去路。 唐 張祜 《玉環琵琶》詩:“宮樓一曲琵琶聲,滿眼雲山是去程。”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溪山別意,煙樹去程,日落采苹春晚。”
楊億名句,李遷憑昭迪使淝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