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彌遜的《再和明復蹈元之什》
全文:
湓江散吏來萬里,借屋僧房冷如水。
支頤一束儻會心,容膝數椽真傲世。
大而無用澗底松,過者不顧道傍李。
賣刀買犢愧老農,汲水埋盆作兒戲。
畫墁求飽人共嗤,懷璧雖珍吾不以。
宰公政明一善收,丞公聲同從瑕棄。
著酒時澆磊塊胸,傳歌為洗淫哇耳。
坐中冰雪回冬臞,句里雲煙發春媚。
我慚匪報正羞縮,君肯包荒過稱謂。
葛藤更與話短長,菽麥安能辨非是。
但聞古來說龐公,搬柴運水不談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羞縮
羞澀畏縮。《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後遽從帝自訴,帝羞縮,待之如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連瑣》:“女戰惕羞縮,遙立不作一語。” 許地山 《綴網勞蛛·商人婦》:“我在一個生地方遇見生面的男子,自然羞縮到了不得。”
包荒
(1).包含荒穢。謂度量寬大。《易·泰》:“包荒,用馮河,不遐遺。” 王弼 註:“能包含荒穢,受納馮河者也。” 陸德明 釋文:“荒,本亦作‘巟’。”一說包容廣大。《說文·川部》“巟,水廣也”引《易》作“包巟”。 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立言補過,庶存不朽;包荒匿瑕,蓄此煩醜。” 明 李東陽 《題宋理宗御碑後》:“毋並用君子小人以為包荒,毋兼容衺説正論以為皇極。” 王先謙 《條陳洋務事宜疏》:“然彼果無挑釁之師,我何妨示包荒之度。”
(2).原諒;寬容。 明 朱權 《荊釵記·合卺》:“如今送姪女臨門,首飾房匳,諸事不曾完備,望親家包荒。”《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四年》:“聖人以天下為度,何所不容!未有顯過,固宜包荒,但不可使居要近耳。”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諭李昭壽書》:“但爾若在天朝,本主將事事包荒,爾知道否?今已降妖,是人人得而誅之矣。”
(3).掩飾;遮蓋。 明 邵璨 《香囊記·治吏》:“我一力包荒,沒事沒事。”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三:“她為什麼忽然那么替丈夫包荒起來呢? 婉小姐 還沒看透。”
稱謂
(1) 人們由於親屬和其他方面的相互關係,以及由於身分、職業等等而得來的名稱。如:母親、老師、首長等
(2) ∶稱呼
(3) 述說;陳述
李彌遜名句,再和明復蹈元之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