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六分災者賑,五分格於例。

新正命加賑,五分極貧逮。

然其次貧者,尚未被予惠。

三月況期滿,四月何為繼。

用是再沛恩,普加一月暨。

五分極次貧,均沾俾無異。

廉知課科法,五分緩徵稅。

四分不成災,仍有輸將事。

畿輔連歲歉,民有日窮勢。

豈宜亟催呼,重為吾民累。

勘不成災者,概與緩徵既。

更慮東作候,籽種猶艱致。

貸予毋誤耕,庶可有收企。

凡此示大端,推行在群吏。

相與善補苴,敬待西成賜。

詩詞問答

問:《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九

參考注釋

六分

(1).謂六分之一。《周禮·考工記·匠人》:“囷窌倉城,逆牆六分。” 鄭玄 註:“逆,猶卻也。築此四者,六分其高,卻一分為閷。” 賈公彥 疏:“卻牆六分者,六分其高,去一以為閷,假令高丈二尺,下厚四尺,則於上去二尺為閷。”

(2).謂六分長,一寸的十分之六。《漢書·律曆志上》:“用竹為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其方法矩,高廣之數,陰陽之象也。”

(3).謂十分之六。《晉書·傅玄傳》:“又舊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與官中分,施行來久,眾心安之。”

(4).謂分為六等份。 唐 陸龜蒙 《正月十五惜春寄襲美》詩:“六分春色一分休,滿眼東波儘是愁。”

五分

猶言五成,一半。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六:“ 芳華樓 ,前後植梅極多……至開及五分,府坐領監司來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 王元椿 ﹞心裡想道:‘這男女!不會得弓馬的……’只有五分防備,把馬慢慢的放過來。”

新正

農曆新年正月

因歲暮就在家過了年,新正方起身上任。——《平山冷燕》

次貧

比赤貧貧窮的程度較低的

尚未

至今未曾;還沒有。 

例句: 

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期滿

達到預定的期限

學徒期滿

四月

一年有十二個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用是

因此。《漢書·趙充國傳》:“車輢將軍 張安世 始嘗不快上,上欲誅之, 卬 家將軍以為 安世 本持槖簪筆事 孝武帝 數十年,見謂忠謹,宜全度之。 安世 用是得免。” 唐 柳宗元 《答吳武陵非國語書》:“恆恐後世之知言者,用是詬病。”《清史稿·藝文志一》:“令好古之士欲讀中秘書者,任其入覽。用是海內從風,人文炳蔚,學術昌盛,方駕 漢 、 唐 。”

普加

(1).普遍賜與;普遍施與。《南史·宋紀中·孝武帝》:“二月癸巳,閲武,軍幢以下,普加班錫,多所原宥。” 宋 蘇轍 《謝雨祝文》:“神明昭答,膏澤普加。”

(2).普遍增加。如:今年普加一級工資。

一月

(1).一年的第一月。《書·泰誓序》:“一月戊午,師渡 孟津 。” 孔 傳:“十三年正月二十八日更與諸侯期而共伐 紂 。”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唯 秦始皇 以父 莊襄王 名 楚 ,稱 楚 曰 荊 ;其名曰 政 ,自避其嫌,以正月為一月。”

(2).一個月。《詩·小雅·採薇》:“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鄭玄 箋:“一月之中三有勝。”《漢書·律曆志上》:“法,一月之日二十九日八十一分日之四十三。”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及見 武皇帝 試閉 左慈 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捻指之間,在家中早過了一月有餘。”

(3).第一個月。《淮南子·精神訓》:“萬物背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十月而生。” 唐 陳陶 《種蘭》詩:“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腸。”

均沾

大家平均享受(利益)

無異

沒有差異;相同

在爭論中又翻老賬,無異於火上加油

科法

(1).法令;宗教戒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諸葛亮 圍 陳倉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亮 圍 陳倉 ,使 昭 鄉人 靳詳 於城外遙説之, 昭 於樓上應 詳 曰:‘ 魏 家科法,卿所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衡山 周混沌 ……自幼入道,科法清嚴,今為 南嶽 首冠。”

(2).指科舉取士之法。《宋史·選舉志一》:“若謂科法已善,則未也。今以少壯時,正當講求天下正理,乃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此科法敗壞人材,致不如古。”

四分

(1).分為四份。《左傳·昭公五年》:“四分公室, 季 氏擇二。”

(2).向四方散開。 漢 焦贛 《易林·豫之觀》:“十里望煙,散渙四分;形容滅亡,終不見君。”

(3).指四分曆。《後漢書·律曆志中》:“今改行《四分》,以遵於 堯 ,以順 孔聖 奉天之文。”《清史稿·時憲志一》:“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時》以溯《三統》、《四分》以來諸家之術。”

指佛教法相宗(唯識宗)的“四分”說,即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矩頌》:“師復念法相宗大綱在八識,大緯在四分,乃製此頌一十二章,分四大支。”

成災

造成災害

害蟲成災,毀了大片莊稼

將事

從事於某項任務或工作。《左傳·成公十三年》:“ 晉侯 使 郤錡 來乞師,將事不敬。” 清 陳確 《<大學辨>序》:“將事之暇,偶及遺編。”

將帥治軍、用兵之事,如教育訓練士兵,以及戰法、陣法的運用等。《吳子·治兵》:“故用兵之法,教戒為先……每變皆習,乃授其兵,是謂將事。”

畿輔

國都所在的地方,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區

畿輔某官某妻。——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連歲

1.見"連歲"。

有日

(1).多日。《晏子春秋·諫下十九》:“今君處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猶出若言,不亦甚乎!”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錢忠懿王 ﹞既至,會 太祖 幸 洛陽 郊禋,西駕有日矣。”

(2).有期;不久。《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行有日, 甘羅 謂 文信侯 曰:‘借臣車五乘,請為 張唐 先報 趙 。’” 唐 韓愈 《答李翊書》:“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且喜他肯與我修鍊,丹成料已有日。” 蘇曼殊 《碎簪記》:“接叔父書,謂聞人言,君受聘於 林 姓,親迎有日,然歟?”

民累

民眾的勞苦。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一:“ 祚 將去官,乃大具斧斤,將去民累。”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編審·總論》:“一在五年均役,清覈丁差,所以甦民累也。”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更慮

改變主意。《商君書·農戰》:“親戚交遊合,則更慮矣。”

東作

(1).謂春耕。《書·堯典》:“寅賓出日,平秩東作。” 孔 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謂之東作。” 唐 李白 《贈從弟冽》詩:“日出布穀鳴,田家擁鋤犂。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清 朱彝尊 《御試省耕詩二十韻》:“西疇一以望,東作此時偕。”

(2).泛指農事。 漢 蔡邕 《考城縣頌》:“勸茲穡民,東作是營,農桑之業,為國之經。” 宋 陸游 《岳池農家》詩:“農家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宦遊所得真幾何,我已三年廢東作。”

(3).指春季作物。《魏書·世祖紀上》:“去春小旱,東作不茂。” 清 方文 《樅川對雪有懷》詩:“農家東作有豐兆,客子西歸無好音。”

籽種

〈方〉∶種子

凡此

所有這些。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凡此之輩數百人,皆忠壯果烈,有智有仁。” 明 吳承恩 《賀思翁受封障詞引》:“凡此寵光,萃於門閥,揆之理義,實有源流。”

大端

主要的部分;重要的端緒;大概

故稱惡者,心之大端也。——《禮記·禮運》

今略舉大端,以喻吏民。——《後漢書·隗囂傳》

行在

即行在所。 唐 杜甫 《北征》詩:“揮涕戀行在,道途猶恍惚。”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已而大駕幸 建康 ,六宮留 臨安 ,則 建康 為行在, 臨安 為行宮。”

相與

副詞。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

舍人相與諫。——《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卒相與歡。

平原君竟與 毛遂偕。十九人相與目笑之而未發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因相與言。——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補苴

補綴,縫補。語本 漢 劉向 《新序·刺奢》:“今民衣敝不補,履決不苴。”引申為彌補缺陷。《明史·武宗紀贊》:“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 清 陳學泗 《紀事》詩:“漫議補苴停轉運,最憐剜肉賜全租。”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 民國 肇造,邦基未安,方期舉我全國剛毅強國之人心,嘗膽臥薪之志氣,艱難締造,補苴彌縫。”

西成

謂秋天莊稼已熟,農事告成。《書·堯典》:“平秩西成。” 孔穎達 疏:“秋位在西,於時萬物成熟。”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稼穡隨波瀾,西成不可求。”

詩詞推薦

  • 降旨加展粥廠賑期

    乾隆清代〕州縣極次貧,賑期具常例。五城設粥廠,以補賑不逮。州縣賑既加,粥期可獨置。申命概加展,四月下旬暨。言念
  • 春雪

    釋元肇宋代〕竹邊聲細夜方闌,開盡南窗獨自看。桃杏學梅唯欠瘦,池塘堆絮怪能寒。纖纖尚舞東風力,片片還隨曉氣乾。芳草
  • 徐文長傳

    袁宏道明代〕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
  • 含韻齋玉蘭·其二

    乾隆清代〕花開花謝悟根塵,底事凋秋底艷春。待詔風流重得晤,玉蘭堂里玉蘭人。
  • 頌十玄談塵異

    釋印肅宋代〕莫向如來行處行,一身墮落萬尋坑。人神百億扶難起,耳不聞聲目似盲。
    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原文_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的賞析_古詩文
  • 贈何稚孝

    佘翔明代〕南北風塵未可論,嗟君何事隱青門。閒居已厲東山操,薄譴還懷北闕恩。社結山中時佞佛,槎乘海上欲尋源。愁來
  • 寄題何子應金華書院

    馮時行宋代〕吾聞何月卿,逸氣欲傾瀉。詞源浩班揚,詩律薄風雅。想初讀書眼,坐閱燈幾炧。土生貴適性,安得計用舍。青鞋
  • 紫泉行宮十詠·其九·竹埭

    乾隆清代〕春時本是竹之秋,北地風高南國柔。固識所存非所樂,猗猗且自埭前修。
  • 煉丹砂

    王玠元代〕學道不難知。都在人為。須憑玄牝立根基。以坎填離無間斷,得造希夷。神*靜相依。龍虎皈隨。無中養就個嬰兒
  • 木蘭花慢

    盧祖皋宋代〕並致賀禮向蒲江佳處,報新葺、小亭軒。有碧嶂青池,幽花瘦竹,白鷺蒼煙。年華再周甲子,對黃庭、心事只翛然
  • 答李侍御問

    皎然唐代〕入道曾經離亂前,長乾古寺住多年。愛貧唯制蓮花足,取性閒書樹葉篇。自笑不歸看石榜,誰高無事弄苔泉。身外
    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原文_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的賞析_古詩文
  • 栴檀林

    乾隆清代〕壘㠑更盤上,雲棧殊嶔崟。夾徑霏眾香,是為栴檀林。結宇雖不多,廓落凌千尋。聞復翳根除,那覓去來今。調御
  • 梅花引 同張仲經楊飛卿賦青梅

    元好問金代〕綠華仙萼彩雲間。雪消殘。擁香□。隨意輕勻淺注盡高閒。向道是梅剛不信,更誰占、東風最上番。韻絕秀絕香又
  • 甘州/八聲甘州

    張炎宋代〕記當年、紫曲戲分花,簾影最深深。聽惺忪語笑,香尋古字,譜掐新聲。散盡黃金歌舞,那處著春情。夢醒方知夢
  • 元人雪江漁艇

    乾隆清代〕天寒魚不餌,雪江集網師。別有垂竿者,或謂是翁痴。翁雲取適耳,寧為釜鬵資。
  • 次韻曹清父營生墳追和范石湖韻四首

    方回宋代〕桑榆未迫尚東隅,諸子盈前返哺烏。早檢青囊營□□,□□丹灶著工夫。無生話可忘言了,自祭文能信手摸。□□
  • 次韻子瞻獨覺

    蘇轍宋代〕咄咄書空中有怪,內熱搜膏發癰疥。羹藜飯芋如固然,飽食安眠真一快。午雞鳴屋呼不起,欠伸吉貝重衾里。此身
    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原文_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的賞析_古詩文
  • 郊廟歌辭。祀雨師樂章。奠幣登歌

    包佶唐代〕歲正朱明,禮布元制。惟樂能感,與神合契。陰霧離披,靈馭搖裔。膏澤之慶,期於稔歲。
  • 舟過黃店

    楊維楨元代〕水會魚鹽市,霜清蟹稻天。高橋十字港,新剎四邊田。樹老烏銀莢,花開白玉顏。老翁夸樂歲,斗米直三錢。
  • 冰柱

    劉叉唐代〕師乾久不息,農為兵兮民重嗟。騷然縣宇,土崩水潰。畹中無熟谷,壟上無桑花。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有客
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原文_降旨再加賑直隸並逮五分災民其不成災者亦與緩徵更命借給籽種毋誤春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