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姜特立的《葉仲修令其子攜所作求詩》
全文:
雅道去已久,拘回良獨難。
須求正知見,莫學小波瀾。
父子專計律,風騷*逼將壇。
如今寄佳句,那復阿蒙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求正
(1).尋求正道。《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説,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亂國之君,亂家之人,此其誠心,莫不求正而以自為也。”
(2).請求指正。 明 宋濂 《佛日普照慧辨禪師塔銘》:“予慕師之道甚久,近獲沉手 護龍河 上,相與談玄,因出《賸語》一編求正。” 明 李贄 《答耿司寇》:“ 龍溪先生 年至九十,自二十歲為學,又得明師,所探討者盡天下書,所求正者盡四方人。” 侯外廬 《<船山學案>自序》:“作者把 船山 學術從《中國近代思想史》中抽出來先行發表,以求正於大雅君子。”
知見
(1).見識;見解。《漢書·文帝紀》:“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實 明快之言,如不聞也,然豈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見者俱如是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往所理想,在知見情操,兩皆調整,若主智一派,則在聰明睿智,能移客觀之大世界於主觀之中者。”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節:“從這多數的征伐事項中,可以抽繹出下列的幾項知見。”
(2).看見,知道。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九:“時都統 馮湛 帳前適有一人在傍知見。”《廿載繁華夢》第二回:“海關里有兩個冊房……一個是造真冊的,一個是造假冊的。真冊的自然是海關大臣和庫書知見;假冊的就拿來虛報皇上。”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三六章:“大嫂, 劉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過什麼,你也知見。”
(3).佛教語。知為意識,見為眼識,意謂識別事理、判斷疑難。 宋 秦觀 《法雲寺長老疏文》:“無前後來去之際,有解脫知見之因。” 清 龔自珍 《重輯<六妙門>序》:“不停心,則雖有無上知見,為煩惱風動搖慧燈,若存若滅……制心一處,何事不辦,如開佛知見矣。”
波瀾
(1) 大*波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姜特立名句,葉仲修令其子攜所作求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