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汝騰的《乙卯仲春丁奠畢作王頌一首呈承祭之王頌曰》
全文:
於穆素王,天縱將聖。
小用於魯,振挈綱領。
萊兵面卻,齊人退聽。
三都隳奸,兩觀鋤佞。
市無飾賈,朝無亂政。
少壯悉遜,道塗不競。
曲阜大治,諸侯交儆。
女樂間之,可以出迸。
俟膰不至,於衛之境。
留不暖席,去復俄頃。
秘圍於匡,幸釋以甯。
歸主蘧瑗,恥居次乘。
彷徨過宋,流離在鄭。
{左鬼右隹}惡羽禮,木不留影。
立郭東門,累然誰省。
在陳徘徊,弗授寸柄。
河水洋洋,不渡者命。
蒲盟止兵,蔡懼設穽。
楚尼書社,彼哉讒勝。
轍環靡歸,不容何病。
十有四年,魯復來聘。
亦莫果用,六經是訂。
易系禮編,詩刪書定。
私淑三千,弦歌雩詠。
維持太極,與天地並。
賢於堯舜,功用之盛。
專饗南面,此感彼應。
籩豆牲牢,庭燎輝映。
萬有千載,垂於祀令。
承祭儒紳,孰取不敬。
何以事之,存心養性。
參考注釋
籩豆
(1).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兩種禮器。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禮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 孔穎達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魚臘籩豆是也。”《後漢書·東夷傳·濊》:“其人終不相盜,無門戶之閉。婦人貞信。飲食以籩豆。”《舊唐書·后妃傳上·中宗韋庶人》:“帝納其言,以後為亞獻,仍以宰相女為齊娘,以執籩豆。”
(2).借指祭儀。 宋 蘇轍 《謝講徹<論語>賜燕狀》之一:“深念勤勞,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畢陳。” 章炳麟 《訄書·徵七略》:“其細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職,官別為書, 與 周時贊大行相似。”
牲牢
猶牲畜。《詩·小雅·瓠葉序》:“上棄禮而不能行,雖有牲牢饔餼,不肯用也。” 鄭玄 箋:“牛羊豕為牲,繫養者曰牢。” 唐 杜甫 《有事於南郊賦》:“司門轉致乎牲牢之繫,小胥專達乎懸位之使。” 金 元好問 《致樂堂記》:“故牲牢不加於菽水,三釜無羨乎萬鍾。”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王文靖》:“公家訓云:祭墓無以牲牢,惟以蔬果代之。”
庭燎
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周禮·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墳燭庭燎。” 鄭玄 註:“墳,大也。樹於門外曰大燭,於門內曰庭燎,皆所以照眾為明。” 明 宋濂 《孔子廟堂議》:“古者朝覲會同與凡郊廟祭饗之事皆設庭燎,司烜共之,火師監之,其數則天子百,公五十,餘三十,以為不若是則不嚴且敬也。”《紅樓夢》第十八回:“﹝ 賈妃 ﹞於是進入行宮,只見庭燎繞空,香屑布地,火樹琪花,金窗玉檻。”
輝映
光輝映照
趙汝騰名句,乙卯仲春丁奠畢作王頌一首呈承祭之王頌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