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盧祖皋的《賀新郎》
全文:
春色元無主。
荷東君、著意看承,等閒分付。
多少無情風與浪,又那更、蝶欺蜂妒。
算燕雀、眼前無數。
從便簾櫳能愛護,到如今、已是成遲暮。
芳草碧,遮歸路。
看看做到難言處。
怕宣郎、輕轉旌旗,易歌襦褲。
月滿西樓弦索靜,雲蔽崑城閬府。
便恁地、一帆輕舉。
獨倚闌乾愁拍碎,慘玉容、淚眼如紅雨。
去與住,兩難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東君
傳說中的太陽神
晉巫祠五帝、東君、雲中、司命之屬。——《史記·封禪書》
看承
(1).看待;對待。 宋 黃庭堅 《歸田樂引》詞:“看承幸廝勾,又是尊前眉峯皺。” 元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令愛到我家,就做親女兒一般看承他。”
(2).護持;照顧。 宋 韓琦 《和袁陟節推龍興寺芍藥》:“問得 龍興 好事僧,每歲看承不敢暇。”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娘子,年老爹娘望伊家看承。” 茅盾 《林家鋪子》四:“ 林先生 只有陪不是,請他原諒,實在是因為 上海 打仗錢莊不通,彼此是多年的老主顧,務請格外看承。”
等閒
(1) 輕易;隨便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2) 尋常,平常
烈火焚燒若等閒。——明· 于謙《石灰吟》
(3) 又如:
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住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初刻拍案驚奇》
(4) 無端;平白地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宋· 岳飛《滿江紅》
等閒平地起波瀾
分付
(1).分別付與。《漢書·原涉傳》:“賓客爭問所當得, 涉 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三國志·魏志·鮮卑傳》:“ 比能 眾逐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皇帝聞奏,龍顏大悅,開庫賜彫弓兩張,寳箭兩百隻,分付與二大臣。”
(2).交給。 唐 白居易 《題文集櫃》詩:“身是 鄧伯道 ,世無 王仲宣 ;祇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宣和遺事》前集:“故 堯王 不將天下傳與他,卻分付與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貧僧積下幾文起坐,盡數分付足下,勿以寡見阻。”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我將家緣家計,都分付與你兩口兒,每月齋糧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華山 出家去也。”
(3).付託;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飛》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宋 楊恢 《祝英台近》詞:“都將千里芳心,十年幽夢,分付與一聲啼鴂。” 清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送梁汾南行》詞:“從此覊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
(4).囑咐;命令。 唐 方乾 《尚書新創敵樓》詩之二:“直須分付丹青手,畫出旌幢遶謫仙。”《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發説話。’” 清 李漁 《慎鸞交·就縛》:“分付眾將們,從今以後,晝夜須行五百里。”《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平粵紀聞》:“該匪遂將 嘉定 縣城閉守,分付各店開張。”
(5).指交代;講明。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這言語休著你爺知……則去那娘親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果然肯賣,但憑分付價錢,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彥 《感皇恩》詞:“淺顰輕笑,未肯等閒分付。為誰心子裡,長長苦?” 宋 無名氏 《九張機》詞之二:“深心未肯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7).處置;發落。 宋 石孝友 《卜運算元》詞:“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戚漢老 見了許多財物,心中歡喜,連聲應道:‘這小事,但憑大郎分付。’”
盧祖皋名句,賀新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