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原文
芳草輕茸綠映袍,宜人春色入吟毫。
卻欣曲岸剛眠柳,無那東風例妒桃。
偶摘新花供梵網,懶聽別殿按雲璈。
宵衣稍釋眉頭蹙,時雨均沾脈起膏。
詩詞問答
問:即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即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即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豪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芳草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鯨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註:“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宜人
氣候或溫度令人舒適的;溫和或溫暖的
溫和宜人的夏夜
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臉上的喜色
吟毫
寫詩的筆。 元 宋無 《垂虹亭秋日遣興》詩:“吟毫醉蘸 吳江 水,寫與騎鯨 李謫仙 。”
無那
(1).無奈,無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詩:“ 汶上 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我這裡粉頸低垂,蛾眉頻蹙,芳心無那,俺可甚‘相見話偏多’?” 清 吳兆騫 《感懷詩呈家大人》:“獨憐積毀能銷骨,無那銜寃易斷腸。”
(2).猶無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對郎羞懶無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黃生 ﹞固卻之;女不去,應對間,嬈婉無那。”
東風
(1) 從東方吹來的風
小樓昨夜又東風。——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風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漲的革命氣勢
東風吹向天地外,盪盡人間群魔妖。——《天安門詩八首》
別殿
正殿以外的殿堂。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離宮設衛,別殿周徼。” 唐 王勃 《春思賦》:“ 洛陽 宮城紛合沓,離房別殿花周匝。” 明 王世貞 《初入謁晉邸陳常侍要飲別墅作》詩:“別殿沾恩罷,逢迎有大璫。”
雲璈
即雲鑼。打擊樂器。《太平廣記》卷七十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錄·薛玄同》:“雖真仙降眄,光景燭空,靈風異香,雲璈鈞樂,奏於其室, 馮徽 亦不知也。”《元史·禮樂志五》:“﹝宴樂之器﹞雲璈,制以銅,為小鑼十三,同一木架,下有長柄,左手持,而右手以小槌擊之。”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煨芋夢》:“ 娟 彈瑤瑟,令少年和雲璈。”
宵衣
(1).天不亮就穿衣起身。舊時多用以稱頌帝王勤於政事。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勤民聽政,昃食宵衣。” 唐 許渾 《秋日早朝》詩:“宵衣應待絶更籌,環珮鏘鏘月下樓。”《舊唐書·懿宗紀》:“況荷十七聖之鴻休,紹三百年之慶祚,將求理本,敢忘宵衣。” 宋 王禹偁 《獻轉運使雷諫議》詩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國,君王無事免宵衣。”參見“ 宵衣旰食 ”。
(2).黑色的絲服。古代婦女助祭時所穿。宵,通“ 綃 ”。《儀禮·士昏禮》:“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鄭玄 註:“宵,讀為《詩》‘素衣朱綃’之綃;《魯詩》以綃為綺屬也;姆,亦玄衣;以綃為領,因以為名,且相別耳。”《儀禮·特牲饋食禮》:“主婦纚笄宵衣,立於房中,南面。” 鄭玄 註:“宵,綺屬也。此衣染之以黑,其繒本名宵……凡婦人助祭者同服也。”
眉頭
兩眉及附近的地方
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時雨
應時的雨水。《書·洪範》:“曰肅,時雨若。” 晉 陶潛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寫時雨,晨色奏景風。” 王統照 《春雨之夜》:“我正在院子裡徘徊著,看竹籬里萱花的綠長葉子,紅黃花蕊,著了昨夜一場時雨,非常嬌美。”
均沾
大家平均享受(利益)
脈起
亦作“脈起”。脈發。《文選·張衡<東京賦>》:“及至農祥晨正,土膏脈起。” 張銑 註:“房屋正月中晨見南方,農之祥候也。是時土脈潤起,可以耕也。” 唐 常袞 《中書門下賀雪表》:“重陰益固,應水澤腹堅之時;積潤潛通,迎土膏脈起之候。”參見“ 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