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昴英的《送樑上舍必得大學解試》
全文:
南國去天遠,行程勿滯留,試期催負笈,戰決勝焚舟。
澹墨題金榜,英聲起璧流。
旦評期望久,著力在毫頭。
參考注釋
南國
祖國的南部
行程
路程;旅程
滯留
停留不動
試期
考試的日期。《宋史·選舉志二》:“二十四年,始定試期並用中秋日, 四川 則用季春,而仲秋類省。”《鏡花緣》第六三回:“當即出示曉諭,一面選了試期。”《解放日報》1985.10.24:“試期臨近, 劉叔雅 請 陳寅恪 代擬試題。”
負笈
(1).背著書箱。形容所讀書之多。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故玉屑滿篋,不為有寶;誦詩書負笈,不為有道。” 馬非百 注釋:“負笈,背著書箱。這裡‘負笈’與‘滿篋’對文,是説所讀的書多得要用所背的書箱來計算。”
(2).背著書箱。指遊學外地。《後漢書·李固傳》“常步行尋師” 李賢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 固 改易姓名,杖策驅驢,負笈追師 三輔 ,學‘五經’,積十餘年。”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辭·短歌行二》:“負笈塵中游,抱書雪前宿。” 孫中山 《中國之革命》:“ 滿清 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憂時感憤,負笈於 歐 、 美 、 日本 者日眾。”
決勝
決定勝負
決勝千里之外
焚舟
燒毀渡船。《左傳·文公三年》:“ 秦伯 伐 晉 ,濟 河 焚舟。” 杜預 註:“示必死也。”《晉書·蔡謨傳》:“夫以 白起 、 韓信 、 項籍 之勇,猶發梁焚舟,背水而陣。”後用以比喻做事下定決心,不顧一切乾到底。 唐 李端 《送潘述宏詞下第歸江外》詩:“弈棊知勝偶,射策請焚舟。” 唐 雍陶 《離家後作》詩:“出門便作焚舟計,生不成名死不歸。”
李昴英名句,送樑上舍必得大學解試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