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送趙龍圖赴成都》
全文:
禁中延閣龍圖貴,天下名藩益部雄。
紫詔一開雙渥澤,錦城重入五春風。
吏民望拜行塵外,父老喧迎喜氣中。
猶指繡衣前蜀使,宛然綠髮少文翁。
獨當明主新才選,應記先朝舊諫工。
蘇息兩川遺惠在,撫柔千里宿心同。
旌旗每順遊人出,樽俎寧容座客空。
卻恐江花尋未遍,已除刺史作三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蘇息
(1).休養生息。《書·仲虺之誥》“後來其蘇” 孔 傳:“待我君來,其可蘇息。” 唐 姚合 《聞魏州破賊》詩:“生靈蘇息到 元和 ,上將功成自執戈。”《明史·李賢傳》:“帝用其言,四方得蘇息。” 楊篤生 《新湖南》第四篇:“事至今日,尚欲求蘇息於恐怖政府之下,諸君,諸君,吾則安能忍而與此終古歟?”
(2).復活;甦醒。《三國志·魏志·杜襲傳》“祖父 根 ,著名前世” 裴松之 注引《先賢行狀》:“誅訖,車載城外, 根 以撲輕得蘇息,遂閉目不動搖。” 唐 杜甫 《喜雨》詩:“穀根小蘇息,沴氣終不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提狐置室中,俟其蘇息,送至曠野,縱之去。”
(3).猶休息。 三國 魏 嵇康 《難自然好學論》:“操筆執觚,足容蘇息。”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七:“吾軍方自遠來,曾未蘇息。” 許地山 《危巢墜簡·春桃》:“她每天的疲勞就是這樣含著一點微笑,在小油燈底閃爍中,漸次得著蘇息。”
謂更生,恢復。 南朝 梁武帝 《淨業賦》序:“獨*夫既除,蒼生甦息。” 元 耶律楚材 《用萬松老人韻作十詩寄鄭景賢》之三:“絶後重甦息,飛花枯木林。” 鄧溥 《得大我書聞其歸自柏林喜而不寐》詩:“病體居然得甦息,故人無恙慰心情。”
兩川
東川 和 西川 的合稱。 唐肅宗 至德 二年, 劍南道 置 東川 、 西川 兩節度使,因有 兩川 之稱。 唐 白居易 《同夢得寄賀東西川二楊尚書》詩:“ 兩川 風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屬一家。” 宋 韓駒 《次韻參寥》:“君今振錫歸千頃,我亦收身入 兩川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至今 兩川 風俗,女人自小從師上學,與男人一般讀書。”
遺惠
(1).留予後世之恩惠。《後漢書·靈帝紀》:“又故刺史,二千石清高有遺惠,為眾所歸者,皆詣公車。” 宋 梅堯臣 《送胡武平》詩:“人歸多慕戀,遺惠在茲民。” 清 方文 《過彭澤有懷董澹園明府》詩:“遺惠在人口,娓娓談不倦。”
(2).指留下恩惠。 晉 陸雲 《與戴季甫書》之六:“遺惠鄙州,民物同哀。”
撫柔
安撫。《左傳·隱公十一年》:“吾子其奉 許叔 以撫柔此民也,吾將使 獲 也佐吾了。”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撫柔疆垂,戎狄率從。”《四遊記·鍾離不聿交兵》:“中國撫柔四夷,猶之赤子。”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宿心
本來的心意;向來的心愿。《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文選·嵇康<幽憤詩>》:“內負宿心,外恧良朋。” 呂向 註:“宿心,謂宿昔本心也。” 唐 陳子昂 《送中嶽二三真人序》:“吾亦何人,躬接茲賞。實欲執青節,從白蜺,陪飲 崑崙 之庭,觀化 玄元 之府,宿心遂矣,冥骨甘焉。” 明 唐順之 《祭弓矢文》:“有事則以戰勝,無事用諸禮儀,匡四方之宿心,竊有冀乎斯技。”
強至名句,送趙龍圖赴成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