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節推沿檄還鄉原文
蠶月舒以長,麥天和更清。
初荷吐香芽,新蒲生紫英。
濟濟幕中客,眉間黃生明。
膏車指鄉國,言歸奉壽觥。
上堂拜嘉慶,喜雨淪飛甍。
斑衣學古戲,芳蘭逗春榮。
世態今猶昔,萬緒水火爭。
賓士浪自苦,心胸沸庖烹。
賢哉吾景崇,養志輕利名。
效官求便郡,晨暮請安平。
茲行天所佳,祥煙送曉征。
要當感星聚,豈徒資月評。
詩詞問答
問:送趙節推沿檄還鄉的作者是誰?答:慕容彥逢
問:送趙節推沿檄還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慕容彥逢的名句有哪些?答:慕容彥逢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庚韻
2. 盛本作色
參考注釋
蠶月
蠶忙時期。《詩·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高亨 註:“蠶月,即夏曆三月,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陽春告始,乃植其桑,蠶月既臨,復事採養。”《新唐書·康承訓傳》:“方蠶月,宜息眾力農,至秋士馬彊,決可以取勝。”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豳風》所紀,與今氣候同者,夏正也,然十一月以後不書月,但云:‘一之日’、‘二之日’而已。三月則曰‘蠶月’。四月以後,始如常稱。”
天和
(1).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莊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為邪僻,視聽純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歸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訓》:“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於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諷》詩:“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紅樓夢》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2).謂人體之元氣。《文子·下德》:“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晉 葛洪 《抱朴子·道意》:“精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虛懷養天和,肯徇奔走鬧。”《封神演義》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 清 顧炎武 《寄子嚴》詩:“不幸喪厥明,猶能保天和。”
(3).天氣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之二:“鳥鳴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紫英
(1).紫色花。 唐 蕭穎士 《菊榮》詩:“紫英黃萼,照灼丹墀。”
(2).名茶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其酒有凝露漿、桂花醑,其茶則緑華、紫英之號。”
濟濟
(1).眾多貌。《詩·大雅·旱麓》:“瞻彼 旱 麓,榛楛濟濟。” 毛 傳:“濟濟,眾多也。” 唐 盧綸 《元日早朝呈故省諸公》詩:“濟濟延多士,躚躚舞百蠻。”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數年之後有不人才濟濟者,吾不信也。” 李劼人 《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廣場,已是人眾濟濟。”
(2).整齊美好貌。《詩·齊風·載驅》:“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隋書·音樂志中》:“昭昭車服,濟濟衣簪。” 元 戴善夫 《風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濟濟,狀貌堂堂,卻為甚偏嫌俺妓女,怕見婆娘?”
莊敬貌。濟,通“ 齊 ”。《詩·大雅·公劉》:“蹌蹌濟濟,俾筵俾幾。” 鄭玄 箋:“濟濟,士大夫之威儀也。”《管子·形勢解》:“濟濟者,誠莊事斷也。”《漢書·劉向傳》:“臣聞 舜 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隋書·音樂志上》:“其容穆穆,其儀濟濟。” 宋 司馬光 《乞罷詳定押班札子》:“朝廷不聞肅雍濟濟之風,數有變色分爭之醜,臣竊為陛下惜之。” 孫中山 《香港興中會章程》:“堂堂 * ,不齒於列邦;濟濟衣冠,被輕於異族,有志之士,能不痛心!”
眉間
在二側眉毛間、額部的平坦隆起;亦指緊接著鼻根上方的額骨或正中矢狀斷面通過此區的一點
膏車
在車軸上塗油,使之潤滑。常喻遠行。 明 何景明 《蹇賦》:“昔予膏車而北騖兮,顧九折而返御。”《林則徐日記·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六日》:“詢之御者,明日可以兼程,因於晚飯後復膏車碾月而行。”參見“ 膏車秣馬 ”。
鄉國
(1).故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吾已絶望,永辭萬民,豈料再還,重復鄉國。” 唐 張籍 《送新羅使》詩:“悠悠到鄉國,還望海西天。”《白雪遺音·馬頭調·昭君出塞》:“惱恨 毛延壽 ,與你何仇將俺害,(到得此地來,)弄的俺拋離鄉國。”
(2).家鄉。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 唐 杜儼 《客中作》詩:“容顏歲歲愁邊改,鄉國時時夢裡還。”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鄉國,有兄不得歸塋域。”
歸奉
事奉。《宋書·王誕傳》:“﹝ 王誕 ﹞盡心歸奉,日夜不懈, 高祖 甚委仗之。”
上堂
(1) 〈方〉
(2) 上課
(3) 舊時指訴訟當事人到公堂上去(公開受審)
拜嘉
(1).拜謝讚美。《左傳·襄公四年》:“《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 韋昭 註:“嘉,善也。” 唐 柳宗元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詩:“憲府初收跡,丹墀共拜嘉。”
(2).嘉惠;拜謝嘉惠。 宋 王安石 《謝葛源郎中啟》:“拜嘉已厚,論愧則多。” 清 趙翼 《錢充齋遠餉永昌面作餅大嚼詩以志惠》:“何當更拜嘉,庖人日繼肉。”
喜雨
莊稼非常需要雨水時下的雨
喜雨過後,菜農一片歡欣
飛甍
(1).指飛檐。 唐 羊士諤 《息舟荊溪入陽羨南山游善權寺呈李功曹巨》詩:“層閣表精廬,飛甍切雲翔。”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市》:“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高聳著的飛甍躍瓴的城樓。”
(2).借指高樓。《文選·左思<吳都賦>》:“長乾延屬,飛甍舛互。” 呂向 註:“飛甍舛互,言棟宇相互動也。” 明 夏完淳 《詠懷》:“飛甍十二衢,徘徊明月皎。”
斑衣
(1). 漢 代虎賁騎士著的虎紋單衣。《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被豳文,跨野馬” 裴駰 集解引 晉 郭璞 曰:“著斑衣”。 司馬貞 索隱引 文穎 曰:“著斑文之衣。《輿服志》雲‘虎賁騎被虎文單衣’,單衣即此斑文也。”
(2).彩衣。亦指服彩衣。《南史·張裕傳》:“﹝ 張嵊 ﹞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斑衣受 稷 ( 張稷 )杖。” 宋 張元乾 《滿庭芳》詞:“滿泛椒觴獻壽,斑衣侍,雲母分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錦衣舞處更籌晚,更舞斑衣歡笑好,靖忠猷,佐聖朝。” 清 顧炎武 《與李湘北書》:“俾得歸供菽水,入侍刀圭。則此一日之斑衣,即終身之結草矣。”參見“ 斑衣戲彩 ”。
學古
學習研究古代典籍。《書·周官》:“學古入官。” 孔 傳:“言當先學古訓,然後入官治政。” 唐 陳陶 《續古》詩之二五:“學古三十載,猶依白雲居。” 宋 黃庭堅 《次韻張詢齋中晚春》:“學古編簡殘,懷人江湖永。” 明成祖 《賜太子少師姚廣孝七十壽詩》:“斯文逢盛世,學古振儒風。”
芳蘭
蘭花。古人常以喻君子。 晉 陸機 《擬涉江采芙蓉》詩:“上山采瓊蘂,穹谷饒芳蘭。”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思樹芳蘭,剪除荊棘。”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我有芳蘭,民胥攸詠。” 宋 柳永 《秋蕊香》詞:“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 清 龔自珍 《水仙花賦》:“時則艷雪鋪巒,懿芳蘭其未蕊;玄冰薦月,感雅蒜而先花。”
春榮
(1).春天的花朵。 三國 魏 曹植 《與吳季重書》:“得所來訊,文采委曲,曄若春榮,瀏若清風。” 南朝 齊 孔稚珪 《游太平山》詩:“陰澗落春榮,寒巖留夏雪。” 宋 林逋 《山中冬日》詩:“廢圃春榮動,回塘霧氣昏。”
(2).喻少年時期。《文選·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 李善 註:“春榮,喻少;歲寒,喻老也。”
(3).春季茂盛。 南朝 陳 沉炯 《為百官勸進陳武帝表》:“臣聞春榮秋落,四時所以迭成;金行水流,五德所以互序。” 明 方孝孺 《龜岩隱居記》:“朝斂夕舒、春榮秋顇者,雲霞草木也。”
世態
指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的人情世故
也索氫世態炎涼心中暗忖。——佚名《凍蘇秦》
水火
指大小便
賓士
車馬等快速地跑
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茅盾《白楊禮讚》
自苦
自尋苦惱;自尋痛苦
應以身體為重,不要太自苦了
心胸
猶“心中”,“內心”
養志
保攝志氣。指培養、保持不慕榮利的志向。多指隱居。《莊子·讓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後漢書·逸民傳·逢萌》:“及 光武 即位,乃之 琅邪 勞山 ,養志脩道,人皆化其德。” 唐 薛逢 《鄰相反行》:“東家西家兩相誚,西兒笑東東又笑。西雲養志與榮名,彼此相非不同調。” 元 蔣子正 《山房隨筆》:“ 許平仲 衡學問、文藝為世所尊,稱為夫子,人目為 許先生 。養志不仕,有《辭召命詩》……可以觀其志矣。”
謂奉養父母能順從其意志。《孟子·離婁上》:“若 曾子 ,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 曾子 者,可也。” 漢 桓寬 《鹽鐵論·孝養》:“故上孝養志,其次養色,其次養體。” 宋 蘇軾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安燾乞外郡不許批答》之一:“夫榮親莫大於功名,養志不專於甘旨。” 清 陳夢雷 《抒哀賦》:“體養志以娛親兮,駕言返於故閭。”
輕利
(1).輕快。《荀子·議兵》:“輕利僄遫,卒如飄風。” 宋 洪邁 《夷堅丙志·張拱遇仙》:“﹝ 張拱 ﹞踰二年,糞溺俱絶,神氣明爽,步趨輕利。” 茅盾 《追求》一:“閉口音很多的 粵 語,輕利急溜的 湘 音……一個追逐一個在淡黃油漆的四壁內磕撞。”
(2).輕便。《墨子·辭過》:“其為舟車也,全固輕利,可以任重致遠。” 晉 潘岳 《射雉賦》:“蕭森繁茂,婉轉輕利。”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夏景沖澹偶作次韻》之一:“蟬雀參差在扇紗,竹襟輕利籜冠斜。” 老舍 《二馬》第四段十:“綢子衫兒、葛布衫兒比什麼都輕利,而且好看。”
(3).鋒利。 宋 岳珂 《桯史·鳳凰弓》:“弓製實弩,極輕利,能破堅於三百步外,即邊人所謂‘凰鳳弓’者。”
效官
(1).授官。《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宣王 有志,而後效官。” 杜預 註:“效,授也。”《晉書·阮籍嵇康等傳論》:“通其旁徑,必彫風俗;召以效官,居然屍素。”
(2).引申指做官。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書郎表》:“臣幼乏篆刻,長睽圖史,智罕效官,志闋從政。”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我本山中人,誤為時網牽,牽率使讀書,推挽令效官。”
便郡
政務清簡之郡。 宋 蘇舜欽 《贈太子太保韓公行狀》:“或謂 貢定 不當北衝,改知 澶州 ,屬以控扼之計。數以疾請便郡,移 亳州 。”《宋史·吳育傳》:“﹝ 育 ﹞遷禮部侍郎,知 永興軍 ,召兼翰林侍讀學士。以疾辭,且請便郡。”
晨暮
早晨和傍晚。《墨子·備城門》:“晨暮卒歌以為度。”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水宿淹晨暮,陰霞屢興沒。”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台 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請安
(1).請客人安坐。《儀禮·鄉飲酒禮》:“主人曰:‘請安於賓。’” 胡培翬 正義:“請安, 蔡氏 德晉 云:‘留賓安坐也。’”
(2).自請安息。《左傳·昭公二十七年》:“乃飲酒,使宰獻,而請安。” 杜預 註:“ 齊侯 請自安,不在坐也。”
(3). 清 代的問安禮節之一。男子打千,即右膝半跪,較隆重時雙膝跪下;女子雙手扶左膝,右腿微屈,往下蹲身口稱“請某人安”。《紅樓夢》第三一回:“一時進入房中,請安問好,都見過了。”《兒女英雄傳》第八回:“又趕著説:‘別請安了,作揖罷。’ 安公子 轉過身來恭恭敬敬的作了一個揖。”
(4).問安。 魯迅 《書信集·致江紹原》:“太太前乞叱名請安。” 峻青 《海嘯》第二章:“老太爺好。多年不見了, 宋五 給老太爺請安。”
行天
(1).行空,經行天空。《後漢書·馬援傳》:“行天莫如龍,行地莫如馬。” 唐 韓愈 《春雪》詩:“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涌地金芒發,行天玉鏡流。” 林庚白 《首都飯店聞警》詩:“前軍超海爭擒賊,兩隊行天屢合圍。”
(2).曲調名。《隋書·音樂志下》:“﹝太廟﹞送神禮畢五言,象《行天曲》。”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樂通二》:“《行天》, 貞觀 中 侯尚書 妾 方 等善唱之,後有 郝三寶 者,亦能歌此,自謂不及。”
祥煙
祥瑞的煙氣。 南朝 梁簡文帝 《玄圃園講頌》序:“停瑞氣於三辰,汎祥煙於五節。”《舊唐書·禮儀志五》:“皇帝初至 橋陵 ,質明,柏樹甘露降,曙後祥煙遍空。” 宋 柳永 《透碧霄》詞:“月華邊,萬年芳樹起祥煙。”
要當
自當;應當。《後漢書·馮魴傳》:“我與 季 雖無素故,士窮相歸,要當以死任之,卿為何言?” 唐 牟融 《寄周詔州》詩:“功業要當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須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梅》:“要當牢記吾言,後會亦不遠也。”
星聚
(1).謂行星聚於某宿。《史記·高祖本紀》 唐 司馬貞 述贊:“龍變星聚,蛇分徑空。”按,此指 漢 高祖 入 關 ,五星聚東井。
(2).猶會聚。 徐開壘 《競賽》:“﹝我﹞又回到這個朋友星聚的地方。”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月評
見“ 月旦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