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國荃聯原文
一身駿烈樹江南,始奮以武,終揆以文,方祝活1~1佛長生,底事酉雞驚入夢;
百世鴻聲騰闕北,史編其行,圖繪其像,定知精神不死,何年丁鶴望來歸。
詩詞問答
問:挽曾國荃聯的作者是誰?答:廖佐卿
問:挽曾國荃聯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挽曾國荃聯是什麼體裁?答:對聯
注釋
1. 對聯 出處:曾忠襄公榮哀錄
參考注釋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駿烈
盛業。 晉 陸機 《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明史·成祖紀三》:“成功駿烈,卓乎盛矣。”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長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壽命很長。《老子》:“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莊子·在宥》:“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 唐 杜甫 《月》詩:“入河蟾不沒,擣藥兔長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三三:“且莫空山聽雨去,有人花底祝長生。”
(2).指道家求長生的法術。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 淮南王 ,好長生,服食鍊氣讀仙經。” 宋 蘇軾 《過大庾嶺》詩:“仙人拊我頂,結髮授長生。”
(3). 唐 宮 長生殿 的省稱。 明 無名氏 《解三酲·詠馬嵬事》曲:“再不見鬭草龍池春晝暖,再不見私語 長生 秋夜迢。”參見“ 長生殿 ”。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 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入夢
指睡著( zháo ),有時也指別人出現在自己的夢中
百世
很多世代;很長時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百世之怨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流芳百世
鴻聲
(1).鴻雁鳴叫的聲音。 唐 武元衡 《長安秋夜懷陳京昆季》詩:“螢影疏簾外,鴻聲暗雨中。” 唐 張仲素 《秋思》詩之二:“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
(2).大聲;高聲。 漢 焦贛 《易林·困之離》:“鴻聲大視,高舉神化。”《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鴻臚”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郊廟行禮讚九賓,鴻聲臚傳之也。”
(3).大名聲。 晉 郭璞 《贈潘尼》詩:“擢穎蓋 漢陽 ,鴻聲駭皇室。” 唐 韓愈 《嘲魯連子》詩:“高拱禪鴻聲,若輟一盃水。” 明 高啟 《送樊參議赴江西參政序》:“鴻聲偉績,足以焜燿不朽者, 啟 尚當執筆而嗣書焉。”
史編
史書。 明 劉基 《甘露頌》:“小臣作頌,願附史編。” 劉師培 《文說·記事》:“ 姬公 《官禮》, 孔 氏《春秋》,一則法典之書,一則史編之體。”參見“ 史書 ”。
圖繪
(1).圖畫。《新唐書·文藝傳下·李益》:“至《征人》、《早行》等篇,天下皆施之圖繪。” 宋 孔平仲 《曹亭獨登》詩:“白雲依山起,點綴若圖繪。”
(2).指地圖或繪製地圖。 嚴復 《救亡決論》:“即如行軍必先知地,知地必資圖繪,圖繪必審測量。”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鶴望
企足引頸而望。《三國志·蜀志·張飛傳》:“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 漢 之士,延頸鶴望。” 宋 劉筠 《前檻十二韻》:“東南勞鶴望,西北限牛津。” 清 顧炎武 《雒陽》詩:“鶴望將焉屬,鯨吞未息爭。”
來歸
(1) 歸順;歸附
(2) 古代稱女子出嫁(從夫家方面說)
(3) 歸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