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將及陝郊先寄孫狀元》
全文:
宦途漂蕩似浮萍,又到棠陰邵伯城。
親老轉添衰鬢白,妻兒猶免智囊生。
狀元館穀如無倦,副使量移豈系程。
吾道不拘官冷暖,唯君應合出郊迎。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狀元
(1) 科舉考試中,殿試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
(2) 比喻在本領域(本行業)中成績最好的人
館穀
(1).居其館,食其谷。指駐軍就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師敗績…… 晉 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 杜預 註:“館,舍也,食 楚 軍穀三日。”《南史·宋紀上·武帝》:“ 超 固其小城。乃設長圍以守之,館穀於 青 土。”《舊唐書·李密傳》:“未若直取 滎陽 ,休兵館穀,待士勇馬肥,然後與人爭利。”
(2).泛指食宿款待。《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是歲, 關中 飢,帝館穀於 弘農 五十餘日。” 唐 韓翃 《送中兄典郡州》詩:“一路諸侯爭館穀,洪池高會荊臺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丁前溪》:“ 丁 亡去,至 安丘 ,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來,館穀豐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3).借指塾師的束脩或幕賓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館穀,也不過五六十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生以館穀餬口。”
(4).指作館,教私熟或任幕賓。《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 請個積年老教授在家館穀,教著兩個兒女讀書。” 顧學頡 註:“請先生在家裡教小孩念書,東家供給食宿,叫做‘館穀’。” 明 張煌言 《北征錄》:“余故暫止逆旅,而 徐某 、 金某 從外入,與余聯榻坐。問余何來,余告以館穀歸 江 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瀝膽的説一句話:‘我在窮途之中,多承援手,薦我館穀,自然感激。’”
無倦
亦作“ 無勌 ”。不懈怠;不厭煩。《論語·顏淵》:“居之無倦,行之以忠。”《荀子·堯問》:“忠信無勌,而天下自來。” 楊倞 註:“言精專不怠而天下自歸,不必致也。”《宋書·樂志二》:“樂有文,禮無倦。”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酷愛支更鈴柝,巡行達旦無倦。”
副使
(1).派往外國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副使 王然於 、 壺充國 、 呂越人 馳四乘之傳,因 巴 蜀 吏幣物以賂 西夷 。”《清史稿·職官志六》:“ 光緒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翰林院侍講 何如璋 使 日本 ,京卿 陳蘭彬 使 美 日 祕 國,俱置副使。”
(2).指節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職。《舊唐書·職官志三》:“節度使一人,副使一人。”《宋史·職官志十》:“巡幸,有行宮都部署,行宮有三司使、副使、判官、行宮使、都監。”《明史·職官志四》:“﹝按察司﹞副使、僉事,分道巡察。”
量移
(1).多指官吏因罪遠謫,遇赦酌情調遷近處任職。 唐 白居易 《自題》詩:“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隨例未量移。”《舊唐書·玄宗紀上》:“﹝ 開元 二十年﹞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處。”《宋史·欽宗紀》:“﹝ 靖康 元年七月﹞詔:‘ 蔡京 子孫二十三人已分竄遠地,遇赦不許量移。’” 清 顧炎武 《日知錄·量移》:“ 唐 朝人得罪貶竄遠方,遇赦改近地,謂之量移。”
(2).泛指遷職。 明 王世貞 《除夕張山人分韻是日有浙藩之報》之二:“自憐遲暮意,初作量移人。”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歸舟》:“ 道光 辛丑秋七月,由 粵 西量移 蘇 撫。”
王禹偁名句,將及陝郊先寄孫狀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