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答王太祝卷》
全文:
朝回泥塗不可出,飢馬倦仆驅之頑。
閉門獨與古人語,黃卷未終聞扣關。
賢哉公族肯來顧,詩袖大篇令我刪。
珠光玉瑩絕瑕纇,強欲指擿徒羞顏。
自同培塿最淺狹,安得與子論丘山。
參考注釋
培塿
本作“部婁”。小土丘。《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杜預 註:“部婁,小阜。”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培》引《左傳》作“培塿”。《晉書·劉元海載記》:“當為崇岡峻阜,何能為培塿乎。”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眺望三峯,壁立與天接,眾山皆成培婁。”
淺狹
(1).狹窄。寬度小。《管子·八觀》:“夫國城大而田野淺狹者,其野不足以養其民。”《後漢書·西南夷傳·滇》:“有池,周回二百餘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 滇池 。”《三國演義》第一一○回:“ 蜀 地淺狹,錢糧鮮薄,不宜遠征。” 嚴既澄 《不遇》:“他後頭跟著三四個苦力,挑著七八件行李,都隨著那老者走入門來,把我們家裡的淺狹的院子都給擠滿了。”
(2).謂見識貧乏或心胸狹窄。《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 沛王 林 薨”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吾學不博,所聞淺狹。” 宋 蘇轍 《三論分別邪正札子》:“臣以聞見淺狹,不能盡知當今得失。”《東周列國志》第九六回:“鄙人志量淺狹,不知相國能寬容至此,死不足贖罪矣!”
丘山
(1).山丘;山嶽。《莊子·則陽》:“丘山積卑而為高, 江 河 合水而為大。”《荀子·修身》:“累土而不輟,丘山崇成。” 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提攜而日月耀手,跪拜而丘山屬意。”
(2).指山林。 漢 蔡邕 《陳太丘碑文》:“時年七十,遂隱丘山,懸車告老。” 晉 陶潛 《歸田園居》詩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3).墳墓。《文選·張載<七哀>》:“昔為萬乘君,今為丘山土。” 李善 註:“《方言》曰:冢大者為丘。”
(4).比喻重、大或多。《漢書·王莽傳上》:“及至 青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勞,然猶皆蒙丘山之賞。”此言重賞。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故乃建丘山之功,享不訾之譽。”此言大功。 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常平之粟,累經振發,所存無幾矣,而饑寒之民所在皆是,人得升合,官費丘山。”此言費用之多。
梅堯臣名句,答王太祝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