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白玉蟾的《純陽會》
全文:
一點薰風舞綠槐,祝融袞火從南來。
海棠落地蜂蝶去,池館無人蓮未開。
溶溶一掬清和髓,純乾已作牝馬矣。
岳瀆將此英雄氣,收來頓在葫蘆里。
階前十有四莢蓂,諫議夜來夢麒麟。
披槲老翁自鼻笑,胞胎未兆天元春。
洞賓弄巧翻成拙,蓬萊路上空明月。
牆頭梅子枝上蠟,池畔榴花葉底血。
生來挺挺其精神,所適性癖窮天真。
驀然悟得鉛汞機,敢謂大道無楚秦。
忽爾金丹成九轉,十月胎團人不問。
撼動乾坤走鬼神,青雲白鶴方解悶。
天下後世思真人,常與真人慶誕長。
櫻筍廚開正來日,釋氏亦欲制蠟人。
不知故事自誰始,實是五代譙陵起。
王詵建會集冠褐,飛來白鶴不知幾。
次則蕭氏建宅仙,七閩萬戶生祥煙。
一郡二郡漸風化,駸駸知省洞賓賢。
城南城北走幾次,人亦不知回老是。
但見老松作人語,先生攜墨歸誰氏。
太平寺里作篇詩,又道摩鏡嫌人痴。
岳陽市心一長嘯,鐵笛無聲今幾時。
寶婺有人潘氏子,功名願足心肺喜。
髫年崇奉迄今日,四海杖屨紛如蟻。
萬指叢中見玉蟾,不作衣衫襤褸嫌。
題詩祝君勵金石,晨香夕燭增肅嚴。
妙通老人暗撫掌,何年熊羆入夢想。
待渠崢嶸欲及笄,整頓衣缽福無量。
半千白鶴呼青雲,青雲深處瓊梅新。
有人要問飛升事,只看天邊日月輪。
參考注釋
髫年
童年,幼年
崇奉
尊敬祀奉
崇奉禮教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的婦女。”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杖屨
(1).手杖與鞋子。古禮,五十歲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脫於戶外,為尊敬長輩,長者可先入室,後脫鞋。《禮記·曲禮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 鄭玄 註:“撰猶持也。” 孔穎達 疏:“撰杖屨者,則君子自執杖,在坐著屨。”《舊唐書·宦官傳·楊復恭》:“詔 復恭 致仕,賜杖屨。”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唐 杜甫 《詠懷》之二:“南為 祝融 客,勉強親杖屨,結託老人星, 羅浮 展衰步。” 仇兆鰲 註:“ 盧 註: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師 在焉,故思一親其杖屨。” 宋 司馬光 《祭穎公文》:“承乏諫垣,造請有禁,不親杖屨,殆將再期,豈意一朝忽為永訣。”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詩:“興來猶杖屨,目斷更雲沙。” 宋 辛棄疾 《水調歌頭·盟鷗》詞:“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 明 許時泉 《同甲會》:“杖屨問從何處,蒼山赤葉林丘。”
白玉蟾名句,純陽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