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
全文:
始謫夷陵日,當居建德年。
一書冤逐客,四詠繼稱賢。
自謂臨江徼,相逢莫我先。
白醪封畫榼,素鯉養泓泉。
戒吏收山栗,呼童惜沼蓮。
只期東浦過,共醉小溪邊。
日日占風勢,時時到水堧。
安知貪掛席,不肯暫回船。
自爾皆無定,歸歟亦未然。
指程幾一月,泝險歷三千。
魚鳥都難問,音塵杳莫傳。
因之走羸仆,試與訪南遷。
比及過牛峽,還聞迎璧田。
報言報不獲,吉語喜多全。
我解歸堯闕,君移近漢淵。
問途曾未遠,命駕亦何緣。
衰野今行矣,隆中有待焉。
鄉亭瓜接軫,風化蟻同膻。
即欲朋簪盍,翻為俗事牽。
愛嬰嬌啞啞,嗜寢復便便。
雞黍煩為具,輪轅豈得前。
寄聲勤以謝,幸子恕而憐。
來貺誠為望,論情恐未捐。
嘗親馬南郡,果謁謝臨川。
遂得窺顏色,重忻論簡編。
聊咨別後著,大出篋中篇。
問傳輕何學,言詩詆鄭箋。
飄流信窮厄,探討愈精專。
道舊終忘倦,評文欲廢眠。
寧知主人貴,但見左魚懸。
所至同風月,相歡意澗瀍。
清歌嗟在耳,素髮怪侵顛。
翠堞時登眺,芳洲屢泝沿。
難醒撥醅醁,殊厭落頭鮮。
坐竹聽啼鳥,臨流聒嘒蟬。
孤亭起歸夢,南陌去揚鞭。
出餞陪雙旆,方蘄歷廣瀍。
始生山吏敬,頗釋利途邅。
會面辭何吐,離膺事已填。
空餘郡樓望,野色際平煙。
參考注釋
鄉亭
(1).鄉中公舍。 漢 制,百戶為一里,十里一亭,十亭一鄉,每亭設公舍一間,供行人止息。《漢書·趙充國傳》:“繕鄉亭,浚溝渠。” 漢 王充 《論衡·詰術》:“民間之宅,與鄉亭比屋相屬。”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躬勸農桑,出入阡陌,止舍鄉亭,稀有安居。”《隋書·食貨志》:“宮觀鞠為茂草,鄉亭絶其煙火。”
(2).爵名。 漢 制列侯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後漢書·丁鴻傳》:“昔 孫叔敖 勑其子,受封必求墝埆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鄉亭厚矣。”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輓詩》:“湯沐鄉亭秩,家門殿省郎。”
(3).猶鄉里,同鄉的人。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州府狀聞,鄉亭頌德。” 清 曾國藩 《劉母譚孺人墓志銘》:“廣賚窮民,鄉亭大悅。”
接軫
(1).車輛相銜接而行。形容其多。 漢 張衡 《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寶光寺》:“雷車接軫,羽蓋成陰。”
(2).形容人才濟濟。《宋書·順帝紀》:“然猶正士比轂,奇才接軫。”《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觀夫 武氏 稱制之年,英才接軫,靡不痛心於家索,扼腕於朝危,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
(3).喻接近,靠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 胡 越 起於轂下,而 羌 夷 接軫也。” 唐 孫恂 《獵狐記》:“然僻居與山藪接軫,豺狼所嘷,若復固拒,是見溺而不援也。”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後序》:“ 長沙 憂國,懼足首之倒懸; 臣朔 上書,戒 羌 戎 之接軫。”
風化
(1) 教育感化;風俗教育
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漢書·禮樂志》
至今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漢書·韓延壽傳》
(2) 岩石或建築物等因日曬雨淋而受到侵蝕
梅堯臣名句,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蟄園主人蓄春蘭多盆,經寇亂,有損失,今秋忽放一枝,香滿庭院,喜為瑞徵,賦詩屬和。予感國禍深而秋旱又甚也,遂成次韻
方守敦〔清代〕為愛名花詩興裝,蟄園涼露坐聞香。禎祥見說能興國,蘭桂從來競吐香。九死騷人轉春意,萬方劫火照秋陽。神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