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

徐氏三學山夜看聖燈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徐氏的《三學山夜看聖燈》

全文:
虔禱印游靈境,印元妃夙志印同。
玉香印焚靜夜,銀燭炫遼空。
泉漱雲根月,鐘敲檜杪風。
印金標聖跡,飛石顯神功。
滿望天涯極,平臨日角紅。
猿來齋石上,僧集講筵中。
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
願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

徐氏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徐氏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書法作品欣賞
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三界

(1).佛教指眾生輪迴的欲界、色*界和無色*界。見《俱舍論·世分別品》。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求宗不順化》:“三界流動,以罪苦為場。化盡則因緣永息,流動則受苦無窮。” 唐 寒山 《詩》之二一三:“可畏三界輪,念念未曾息。”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三界裡,有取總災危。” 清 龔自珍 《最錄<列子>》:“ 莊子 見道十三四, 列子 見道十七八,丁大*法之未東,皆未脫離三界。”道教沿用其說而稍異。 唐 呂岩 《敲爻歌》:“似此逍遙多快樂,遨遊三界最清奇。”

(2).猶三屆,三期。《元史·選舉志二》:“都監歷三界,陞務使,一周歲為滿,月日不及者通理。務使歷三界,陞提領。”

六通

(1).謂上下四方無不通暢。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參見“ 六通四辟 ”。

(2).佛教語。謂六種神通力:神境智證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證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證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證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隨念智證通(即宿命智證通,亦云宿命通)、漏盡智證通(亦云漏盡通)。神足通,謂其游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謂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謂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謂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隔礙;宿命通,謂知自身及六道眾生宿世行業而無障礙;漏盡通,謂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通,凡夫亦能得之,而第六通,唯聖者始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汰法師 云: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至於一乘二諦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備詳,東土靡記。” 明 謝讜 《四喜記·詩禮趨庭》:“飛錫起金池,潦倒沙彌,六通五藴見□迷。”參閱《俱舍論·分別智品》。

(3).謂通解六試題。《宋史·仁宗紀四》:“﹝ 至和 二年九月﹞戊辰,詔:試醫官須引《醫經》《本草》以對,每試十道,以六通為合格。”《宋史·選舉志一》:“凡《三禮》、《三傳》、《通禮》每十道義分經註六道,疏義四道,以六通為合格。”

徐氏名句,三學山夜看聖燈名句

詩詞推薦

  • 屬疾五首

    宋祁宋代〕自昔聞稱疾,於今是養疴。三盃留客案,五子倦朝珂。落落堪憂苦,星星奈老何。酒希非所嗜,揚宅竟誰過。
  • 朝鮮途中雜詠·其一

    祁順明代〕亭亭扶桑樹,蟠結滄海東。兩乾連根株,散作金碧叢。羲和蘊靈巧,分得造化功。尋常出異繭,狀與瓮盎同。彌羅
  • 賜道士鄧紫陽

    李隆基唐代〕太乙三門訣,元君六甲符。下傳金版術,上刻玉清書。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書。自知三醮後,翊我滅殘胡。
  • 和薛逢贈別

    高璩唐代〕劍外綿州第一州,尊前偏喜接君留。歌聲婉轉添長恨,管色淒涼似到秋。但務歡娛思曉角,獨耽雲水上高樓。莫言
  • 早過淇縣

    查慎行清代〕高登橋下水湯湯,朝涉河邊露氣涼。行過淇園天未曉,一痕殘月杏花香。
  • 秋感

    陸游宋代〕聖世優容許乞身,歸來猶幸齒齊民。漁家那有懸車地,蔬食何施祝鯁人。獠婢臨溪漂衣絮,蠻童掃葉續炊薪。生涯
  • 念奴嬌 高座寺

    鄭燮清代〕暮雲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鍾殘院。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鴉噪松廊,鼠翻經匣,僧與孤雲遠。空梁蛇
    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 詩詞名句
  • 寄湘中友人

    杜牧唐代〕莫念醉鄉迷酒杯,流年長怕少年催。西陵水闊魚難到,南國路遙書未回。匹馬計程愁日盡,一蟬何事引秋來?相如
    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 詩詞名句
  • 踏雲行

    長筌子元代〕無相形容,靈明心手。清虛岸上栽金柳。剪除魍魎跨鷦螟,希夷俯嘯空山陡。劫外飛騰,妙中行走。杳冥鄉里尋知
  • 曝書一首

    劉克莊宋代〕秋齋近午氣尤炎,命仆開箱更發奩。蟲蝕闕文勞注乙,嵐侵脫葉費裝黏。雲迷玉帝藏書府,日在山人炙背檐。誰道
頓作超三界,渾疑證六通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