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岑參的《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一從棄魚釣,十載乾明王。
無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
仲秋至東郡,遂見天雨霜。
昨夜夢故山,蕙草色已黃。
平明辭鐵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蕭條景,拔剌飛鵝鶬。
四郊陰氣閉,萬里無晶光。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壺贈,置之君子堂。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自從放棄魚釣生活,十餘年來求見明王,
可嘆無路踏上天階,又想回那隱居之鄉。
仲秋季節來到東郡,已見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夢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黃。
平明時分離開鐵丘,太陽落山來到大梁,
仲秋分象多么蕭條,雁飛聲聲南歸故鄉。
四面郊野陰雲籠罩,一望無邊昏暗無光。
長風陣陣吹動茅草,野火點點燃燒枯桑。
故友您在匡城為官,政績卓著名聲正香。
姑且以我玉壺相贈,將它安投放友廳堂。
注釋
大梁:戰國魏都,唐時為汴州治所。卻寄:回寄。匡(kuāng)城主人:即《醉題匡城周少府廳壁》之“周少府”。匡城,唐滑州屬縣,在今河南長垣西南。
一從:自從。魚釣:指隱居生涯。
十載:自開元二十二年(734)作者“獻書闕下”(《感舊賦》序)至天寶元年(742)作此詩時,歷時九載,“十載”乃舉其成數。乾明王:向君王求取功名。乾,乾退,求取。明王,即明主,指皇帝。
謁(yè)天階:謁見天子。天階:登天的階梯,這裡指通向皇宮的台階。
滄浪(làng):水名,具體地址說法不一,這裡指隱居之地。
東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岑此行大抵沿黃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復由匡城至鐵丘,再到汴州。
雨霜:下霜,“雨”作動詞。
夜:一作“日”。故山:指作者的少室舊居。
蕙(huì)草:香草。
平明:天亮的時候。鐵丘:在今河南濮陽縣北。
拔剌(bá là):象聲詞。鵝鶬(cāng):雁的別稱。
陰氣:陰冷的雲霧。
晶光,光亮。
白茅:即茅草,至秋季而變白。
野火:一指原野上焚燒枯草所縱的火,一指磷火,即鬼火。枯桑:枯乾的桑葉。
南燕:唐滑州胙城縣(今河南延津東),漢代曰南燕縣。胙城與匡城緊鄰,故此處以南燕代指匡城。
籍籍:形容名聲甚盛。
玉壺:取高潔之意。
君子:指周少府。
簡評
這篇作品為詩人離長安東行至大梁後的寄贈之作,創作於天寶元年(742)八月。岑參名句,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名句
名句推薦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
王永彬《圍爐夜話·第八則》越梅半拆輕寒里,冰清淡薄籠藍水。
和凝《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里》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子思《禮記·中庸》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荀子《荀子·榮辱》凡與敵戰,若敵人初來,陣勢未定,行陣未整,先以兵急擊之,則勝。
佚名《百戰奇略·第四卷·先戰》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李清照《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台。
劉過《六州歌頭·寄稼軒承旨》執一者至貴也,至貴者無敵。
呂不韋《呂氏春秋·覽·離俗覽》耕則問田奴,絹則問織婢。
魏收《魏書·列傳·卷五十三》萬里嬋娟,幾許霧屏雲幔。
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