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元稹的《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蠻子朝》
全文:
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
部落支離君長賤,比諸夷狄為幽冗。
犬戎強盛頻侵削,降有憤心戰無勇。
夜防抄盜保深山,朝望煙塵上高冢。
鳥道繩橋來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
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雙珙。
益州大將韋令公,頃實遭時定汧隴。
自居劇鎮無他績,幸得蠻來固恩寵。
為蠻開道引蠻朝,迎蠻送蠻常繼踵。
天子臨軒四方賀,朝廷無事唯端拱。
漏天走馬春雨寒,瀘水飛蛇瘴煙重。
椎頭醜類除憂患,腫足役夫勞洶湧。
匈奴互市歲不供,雲蠻通好轡長驌。
戎王養馬漸多年,南人耗悴西人恐。
參考注釋
西南
(1) 西南方
其西南諸峰。——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2) ;向西向南
潭西南而望。——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3) 指我國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六詔
唐 代位於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烏蠻 六個部落的總稱,即 蒙雋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睒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詔”義為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 唐 開元 二十六年後, 蒙舍詔 併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縣 南境),史稱 南詔 。其地在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 六詔 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後用以稱 雲南 。 宋 陸游 《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 六詔 ,俚歌相答帶 三巴 。” 清 陸元輔 《送文介石學博歸滇南》詩:“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風煙萬里歸。” 呂志尹 《過黔楚界喜晴》詩:“ 六詔 鄉關常恨別, 三湘 春水無情流。”參閱《舊唐書·南蠻西南夷傳》、《新唐書·南蠻傳上》。
遺種
(1).傳種;繁育後代。《國語·越語下》:“又一年,王召 范蠡 而問焉,曰:‘吾與子謀 吳 ,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後漢書·竇融傳》:“天下安危未可知, 河西 殷富,帶 河 為固, 張掖 屬國精兵萬騎,一旦緩急,杜絶 河 津,足以自守,此遺種處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典禮·蝗災告城隍文》:“神其速殛之幽,毋盡傷於我黍稷,毋俾遺種於此。”
(2).指人或動植物的後代。《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候其穀稼將熟,輒縱兵芟刈,使無遺種。” 宋 蘇轍 《葵花》詩:“浮根不任雪,採剝收遺種。”《明史·外國傳二·安南》:“明年春, 汝敬 等還, 利 復言 陳氏 無遺種,請別命。”《西遊記》第六三回:“至今有個九頭蟲滴血,是遺種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某人悚然具服曰:實與某氏有積讐,擬手刃其一門,使無遺種。”
荒陬
荒遠的角落。 晉 左思 《吳都賦》:“其荒陬譎詭,則有龍穴*內蒸。”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 清 方苞 《書<熊氏家傳>後》:“破家亡身,殘其支體者,荒陬小邑必有數人焉。”
元稹名句,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蠻子朝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西南六詔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