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石的《小孤廟》
全文:
喚作孤姑恐未訛,寄名櫟社不爭多。
但云龍女來行水,免使牛郎暗渡河。
參考注釋
喚作
叫做,稱做。 唐 寒山 《詩》之二二四:“將他《儒行》篇,喚作賊盜律。” 宋 楊萬里 《聽雨》詩:“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 茅盾 《子夜》一:“過了北 河南路 口的上海總商會以西的一段,俗名喚作‘ 鐵馬路 ’,是行駛內河的小火輪的匯集處。”
寄名
指幼童認他人為義父母或僧尼的俗家弟子以求長壽之舉
櫟社
(1).作為神社象徵的櫟樹。《莊子·人間世》:“ 匠石 之 齊 ,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 成玄英 疏:“櫟,木名也。社,土神也。”《莊子·人間世》:“ 匠石 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 宋 葉適 《還華賢良九經說賢良進卷語林等》詩:“芄蘭恨柔蔓,櫟社嫌擁腫。”
(2).鄉里的代稱。 元 范梈 《立春日和王翰林》:“幾時歸櫟社,盡日接芳筵。”
不爭多
同“不多爭”。 宋 辛棄疾 《江神子·博山道中書王氏壁》詞:“比著桃源溪上路,風景好,不爭多。”《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金鼓看來都一樣,官人與賊不爭多。”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驚夢》:“不爭多費盡神情,坐起誰忺?”
李石名句,小孤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