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過林黃中食柑子有感學宛陵先生體》
全文:
博士得黃柑,甚愛不忍擘,持獻太夫人,遠附海上舶。
故山饒氛霧,可使酒杯窄,豈無荔枝好,饜飫恐不摘。
相去三千里,無異娛旁側,乃知母子意,更遠未嘗隔。
我昨往見君,從容弄書冊,藥分臘劑香,茶泛春芽白。
主意顧未厭,筐筥自搜尋,敢謂甘旨余,亦及此下客。
霜包才三四,氣可壓千百;重是慈孝物,不敢吐其核。
甘寒雖遶齒,悲感已橫臆;半生無歡娛,初不為湮厄。
參考注釋
相去
相距;相差。《漢書·食貨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晉書·王祥傳》:“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階而已。” 宋 曾鞏 《答范資政書》:“而拜別朞年之間,相去數千里之遠,不意閣下猶記其人。”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據 達夫 口述,則他們所答應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並不遠。”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無異
沒有差異;相同
在爭論中又翻老賬,無異於火上加油
旁側
左右;旁邊
母子
(1).母親和兒子。《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姜 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漢 禰衡 《鸚鵡賦》:“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 唐 白居易 《母別子》詩:“以汝夫婦新嬿婉,使我母子生別離。”《水滸傳》第二回:“﹝ 史進 ﹞説道:‘師父只在此間過了,小弟奉養你母子二人,以終天年。’”
(2).本源。偏義複詞,偏於“母”。《朱子語類》卷三:“先儒言‘口鼻之噓吸為魂,耳目之聰明為魄也’,只説得大概,卻更有個母子,這便是坎離水火,煖氣便是魂,冷氣便是魄。” 清 翟灝 《通俗編·母子》:“母子猶雲本元。今人多有此語,如所謂母子醬油之類。”
未嘗
(1) ——加在否定詞前面,構成雙重否定;不是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 不曾
終夜未嘗合眼
未嘗不嘆息。——諸葛亮《出師表》
所未嘗行。——《資治通鑑·唐紀》
未嘗識書具。——宋· 王安石《傷仲永》
未嘗有言。——明· 劉基《賣柑者言》
陸游名句,過林黃中食柑子有感學宛陵先生體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