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印肅的《示徒》
全文:
未得塵勞息,須依善知識。
若肯慈悲學,發願施心力。
入泥併入水,莫作閒戲劇。
揚眉動目庭,法身無窮極。
於中習懶者,管取沒飯吃。
趁隊只□飽,披毛無了日。
不信佛乘經,逐末本卻失。
咄哉大丈夫,你乘誰氣力。
當本無我人,貪忙有何益。
何似歇無明,聽吹無孔笛。
五音六律全,皓月悲風寂。
一聲宇宙寬,箇中聞的實。
和同為智身,無物堪遮窒。
奉勸草木影,閒時急收拾。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揚眉
(1).舉目。《列子·湯問》:“ 離朱 子羽 方晝拭眥,揚眉而望之,弗見其形。” 宋 蘇軾 《戲子由並次慎老韻》之二:“何必揚眉資目擊,須知千里事同風。”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濟顛化緣疏》:“一舉手,一低頭,只此便是 彌陀佛 ;或揚眉,或謦欬,何處更參慈世尊。”
(2).形容得意、憂愁、憤怒等貌。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 唐 杜甫 《晚晴》詩:“未怪及時少年子,揚眉結義 黃金臺 。”《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發跡司判官忽揚眉盱目,咄嗟長嘆而謂眾賓曰:‘諸公各守其職,各治其事……大難將作,雖諸公之善理,其如之奈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天安門詩抄·揚眉劍出鞘》:“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3).謂攝提星星光閃爍。《漢書·翟方進傳》:“今提揚眉,矢貫中。”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提,攝提星也。揚眉,揚其芒角也。” 王先謙 補註引 沉欽韓 曰:“攝提兩星頰曲,人眉似之。”
動目
目光被引動;使人注目。 北齊 劉晝 《新論·言苑》:“紅黛飾容,欲以為艷,而動目者稀;揮弦繁弄,欲以為悲,而驚耳者寡,由於質不美也。” 唐 柳宗元 《答貢士沉起書》:“謹以所示,布露於聞人,羅列乎坐隅,使識者動目,聞者傾耳。” 明 高啟 《<婁江吟稿>自序》:“凡可以感心而動目者一發於詩。”
法身
(1).佛教語。梵語意譯。謂證得清淨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形,也稱為佛身。各乘諸宗所說不一。《大般泥洹經·如來性品》:“知如來法身,長存不變易。” 隋 慧遠 《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他國》:“嘗聞佛説,知諸法空,體諸法性,是則以慧眼觀法身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一章:“法身者,聖人成道之神明耳。”
(2).指高僧之身。 唐 盧簡求 《杭州鹽官縣海昌院禪門大師塔碑》:“法身魁岸,相好莊嚴,眉毛紺垂,顱骨圓聳。”
(3).舊指修煉得道之身。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俞氏 則謂跨火不焦,入水不濡,道成之後,法身則然,豈可以血肉之軀投畀水火乎?”《西遊補》第十六回:“ 行者 一時難忍,現出大鬧天宮三頭六臂法身,空中亂打。”
無窮
沒有窮盡;沒有止境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樂亦無窮。——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無窮逸致。——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受享無窮。——清· 黃宗羲《原君》
傳之無窮。
後患無窮
無窮的悔恨
釋印肅名句,示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