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釋文珦秋夜感懷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文珦的《秋夜感懷》

全文:
秋山窗夜無人,窗蟲在草根窗泣。
明月窗照高林,虛窗風露入。
生年四十餘,萬事未有立。
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雙親死經年,宅兆久完葺。
兄弟亦貧窶,於此不暇給。
回首思故園,愁雲滿原隰。
交朋閱千百,存者已無十。
顧我枯槁姿,奈此短景急。
終宵不成寐,起坐千慮集。
至人乃忘情,效慕安可及。
唯作無生觀,去引衣袖濕。

釋文珦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岐路

(1).岔路。《列子·說符》:“ 楊子 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 楊氏 之豎追之。 楊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詩:“美女妖且閒,採桑岐路間。” 明 沉鯨 《雙珠記·僧榻傳音》:“事參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2).指離別分手處。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別易會難,古人所重; 江 南餞道,下泣言離……北間風俗,不屑此事,岐路言離,歡笑分首。” 唐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3).比喻官場中險易難測的前途。《後漢書·鄧彪等傳論》:“統之,方軌易因,險塗難御。故昔人明慎於所受之分,遲遲於岐路之間也。” 唐 元稹 《酬樂天得微之詩知通州事因成》詩之三:“滿身沙蝨無防處,獨腳山魈不奈何。甘受鬼神侵骨髓,常憂岐路處風波。”

(4).不正當的途徑。 唐 張固 《幽閒鼓吹》:“ 德裕 為兵部尚書,自得岐路,必當大拜, 宗閔 多方阻之未效。”

(5).即岐路人。江湖藝人。 明 朱有燉 《半夜朝元》第一折:“便休將財物逞,則俺這潑岐路恩情似畫餅。”

終歲

一年到頭

終歲不聞絲竹聲。——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終歲勤苦。——宋· 蘇軾《教戰守》

汲汲

形容急切的樣子,急於得到

其送往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禮記·問喪》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釋文珦名句,秋夜感懷名句

詩詞推薦

  • 喜晴

    衛宗武宋代〕雨收宇宙喜清明,社舞村歌沸鼓鉦。竹下蛛絲粘葉穩,柳間蝶粉綴綿輕。班班遠岫髻鬟列,灩灩平川衣帶橫。候轉
  • 題扁竹杖

    乾隆清代〕竹無不圓斯則扁,造物炙轂誠難辯。截以為杖助步展,頭飾漢玉雄雞絢。天然帖妥非拂剪,善事利器具舊典,待歸
  • 褒城驛二首

    元稹唐代〕容州詩句在褒城,幾度經過眼暫明。今日重看滿衫淚,可憐名字已前生。憶昔萬株梨映竹,遇逢黃令醉殘春。梨枯
  • 題清永齋(行宮寢殿名)

    乾隆清代〕行館成年久,停旌值夏初。綠陰方覺張,紅雨尚留餘。信是清和候,那移春仲居。閒吟亦究理,摛藻豈憑虛。
  • 餞送蜀進士入奉廷對

    袁說友宋代〕蜀才卓犖照賓筵,秀出斯文萬選錢。聖主龍飛初策士,皇朝春好正朝天。丹墀獨對三千字,黃甲重魁四十年。歸把
  • 閿鄉寓居十首木塔偶題

    吳融唐代〕西南古剎近芳林,偶得高秋試一吟。無限黃花襯黃葉,可須春月始傷心。
  • 丁端公北使

    梅堯臣宋代〕出聘天王使,來乘御史驄。馳車看燕婦,貂扇御胡風。俗與華人似,言從左衽通。罽庭觀拜舞,不以未央中。
  • 結帶巾

    佚名宋代〕頭巾帶。誰理會。三千貫賞錢,新行條例。不得向後長垂,與胡服相類。法甚嚴,人盡畏。便縫闊大帶,向前面系
    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詩詞名句
  • 詠箋

    於革宋代〕七八葉蘆秋水裡,兩三個雁夕陽邊。筆頭到處渾無礙,掃破寒潭一簇煙。
    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詩詞名句
  •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四十九

    汪元量宋代〕長淮風定浪濤寬,錦櫂搖搖上下灣。兵後人煙絕稀少,可勝戰骨白如山。
    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詩詞名句
東西岐路間,終歲常汲汲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