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齋原文
懷遠非圖遠,義明戒得齋。
名言憶知止,即目近澄懷。
雕飾本無藉,朴淳自致佳。
幾陳近思錄,語左意原諧。
詩詞問答
問:懷遠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懷遠齋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懷遠齋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五
2. 予自即位以來平伊犁定回部靖金川擴土兼遠皆欽承之欲先志事非得已非好為窮兵黷武逞已以圖遠略也詳見向所作戒得堂記
參考注釋
懷遠
安撫邊遠的人。《左傳·僖公七年》:「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周書·武帝紀下》:「若其懷遠以德,則爾難以德綏;處隣以義,則爾難以義服。」 宋 張孝祥 《六州歌頭》詞:「乾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清史稿·禮志九》:「至按歷 蒙 藩,曲加恩意,尤為懷遠宏略。」
明戒
見「 明誡 」。
名言
1.稱說;描述。 2.著名的言論或話語。
知止
(1).謂志在達到至善的境地。語本《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朱熹 集註:「止者,所當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婁秀才寓居開元寺》詩:「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 宋 程頤 《四箴·聽箴》:「卓彼先覺,知止有定。閑邪存誠,非禮勿聽。」
(2).謂懂得適可而止;知足。《韓詩外傳》卷五:「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新唐書·李靖傳》:「﹝ 靖 ﹞會足疾,懇乞骸骨,帝遣中書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貴而知止者蓋少……公今引大體,朕深嘉之。』」《四遊記·鐵拐獨步遇師》:「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清 唐孫華 《九月十八日高詠堂小集分韻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適志在無營。」參見「 知止不殆 」。
目近
眼前;現時。 清 陳天華 《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即以目近而言,民族主義提倡以來,起而應之者,如風之起,如水之涌,不可遏抑。」
澄懷
清心,靜心。《南史·隱逸傳上·宗少文》:「老疾俱至,名山恐難徧覩,唯澄懷觀道,臥以游之。」 清 金聖歎 《<水滸傳>序三》:「學者誠能澄懷格物,發皇文章,豈不一代文物之林。」
雕飾
(1) 用雕刻或雕塑進行裝飾
(2) 用來裝飾的雕刻的圖案
無藉
不用襯墊。《禮記·曲禮下》:「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鄭玄 註:「藉,藻也……無藻為質。」 陳澔 集說:「所謂無藉,謂圭璋特達,不加束帛。」
(1).見「 無籍 」。
(2).無所顧忌,無賴。《醒世恆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那先生﹞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所以 過遷 得人(任)意無藉,家中毫不知覺。」
(3).指無賴漢。 明 李日華 《南西廂記·飛虎授首》:「慕少艾而猖狂,逼人閨閫;合無藉以擾攘,亂我王師。」《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相交了這般無藉,肯容你在家受用不成?」
朴淳
質樸淳厚。 元 周伯琦 《自順寧府歷坳兒嶺晚宿雷家驛》詩:「郡治頗清曠,民俗亦朴淳。」 明 張居正 《徐存齋八十壽序》:「 萬曆 以來,主聖時清,吏治廉勤,民生康阜,紀綱振肅,風俗朴淳。」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眉子硯》:「﹝ 陶綏之 ﹞人極朴淳,酷好風雅。」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在昔原始之民……時屬草昧,庶民朴淳,心志鬱於內,則任情而歌呼。」
自致
(1).竭儘自己的心力。《論語·子張》:「 曾子 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2).憑主觀努力而得。《南史·趙知禮蔡徵等傳論》:「 希祥 勞臣之子,才名自致,跡涉便佞,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顧八分》詩:「烈士惡苟得,俊傑思自致。」 宋 曾鞏 《墨池記》:「 羲之 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譚嗣同 《治事篇·學會》:「人人可以自致,處處可以見功,夫何憚而久不為也。」
(3).謂將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譚嗣同 《與唐紱丞書》:「雖然,三十曰壯,坐此縈繚遲回,卒不克自致於當世有用之學。」
(4).自己表達。《禮記·郊特牲》:「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
(5).猶自給;親自料理、備辦。《陳書·文學傳·褚玠》:「 玠 在任歲餘,守祿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縣境,種蔬菜以自給。」 宋 曾鞏 《洪渥傳》:「其孥蓋弱,力不能自致,其兄益已老矣,無可奈何,則念輒悲之。」 清 曾國藩 《陳岱雲妻易安人墓志銘》:「 陳君 之病,凡三閲月矣,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餘日,凡可以自致者,無弗致也。」
(6).謂自喪其身。《新五代史·晉臣傳·桑維翰》:「﹝ 張彥澤 ﹞告 德光 曰:『 維翰 自縊。』 德光 曰:『我本無心殺 維翰 , 維翰 何必自致。』」
(7).自至其處。 漢 司馬相如 《喻巴蜀檄》:「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近思
謂就習知易見者思之。《論語·子張》:「 子夏 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何晏 集解:「近思者,近思己所能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