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曹勛的《題黃灣真如山般若台》
全文:
真如山中龍象宅,前三後三率禪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來春事梅已玉,仍吸靈泉酌寒碧。
會看海印發光時,台前璧月連天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真如
佛教語。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譯。謂永恆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與實相、法界等同義。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成唯識論》卷九:“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淨土》:“霞幢被,寶座趺,靈光隨處現真如。”《紅樓夢》第八七回:“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 范文瀾 《唐代佛數·佛教各派》:“事物生滅變化,都不離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事物),萬法即真如。真如與萬法,無礙融通。”
龍象
(1).龍與象。水行中龍力大,陸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諸阿羅漢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經》卷二:“世尊,我今已與諸大龍象菩薩磨訶薩斷諸結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記序》:“二邊雲徹,方知實相之尊;十剎風行,乃識真如之貴。將使龍象緇服,維明克允。” 清 錢謙益 《<空一齋詩>序》:“ 紫柏大師 以法門龍象,唱道東南。”
(3).指羅漢像。 唐 羅隱 《甘露寺火後》詩:“只道鬼神能護物,不知龍象自成灰。” 宋 蘇軾 《自海南歸過清遠峽寶林寺敬贊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第十一羅怙羅尊者》:“龍象之姿,魚鳥所驚。” 清 顧炎武 《重登靈岩》詩:“山靜鼪猱棲佛地,堂空龍象散諸天。”
(4).象中體格壯健高大者。《維摩經·不思議品》:“譬如 迦葉 ,龍象蹴踏,非驢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龍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馬名龍馬,好象雲龍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齊己 《寄吳國西供奉》詩:“瑤闕合陪龍象位,春山休記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獻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誠,仰乾龍象之馭。”
三後
(1).三個君主或諸侯。古代天子、諸侯皆稱後。(1)指 禹 、 湯 、 文王 。《楚辭·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王逸 註:“後,君也,謂 禹湯 文王 也。”(2)指 太王 、 王季 、 文王 。《詩·大雅·下武》:“三後在天,王配於京。” 毛 傳:“三後, 大王 王季 文王 也。”(3)指 虞 、 夏 、 商 三代的君主。《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後之姓,於今為庶。” 杜預 註:“三後, 虞 、 夏 、 商 。”(4)指 禹 、 契 、 后稷 。《淮南子·人間訓》:“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 禹 鑿龍門,辟 伊闕 ,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 契 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 后稷 乃教之闢地墾草,糞土種穀,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後之後,無不王者,有陰德也。”(5)指 周公 、 君陳 、 畢公 。《書·畢命》:“惟 周公 克慎厥始,惟 君陳 克和厥中,惟 公 ( 畢公 )克成厥終。三後協心,同底於道。”(6)指 伯夷 、 禹 、 后稷 。《書·呂刑》:“乃命三後,恤功於民。 伯夷 降典,折民惟刑; 禹 平水土,主名山川; 稷 降播種,農植嘉穀。”(7)指 夏桀 、 殷辛 、 周幽王 。《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下及三後,媱妃亂主。” 張載 註:“三後, 夏 、 殷 、 周 也。” 劉良 註:“三後, 桀 、 紂 、 幽王 。”(8)指 漢 之 宣帝 、 景帝 、 文帝 。《文選·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三後始基,世武丕承。” 李善 註:“三後,謂 宣 、 景 、 文 也。”
(2).指 漢 代的三個皇后。《後漢書·王暢傳》:“三後生自 新野 。” 李賢 註:“ 光烈皇后 、 和帝 陰後 、 鄧後 ,並 新野 人。”
三率
晉 代皇宮所置宿衛有“三率”之稱,指中衛率、左衛率、右衛率。《晉書·閻纘傳》:“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馬,所以宿衛防虞。”參閱《晉書·職官志》。
禪客
(1).佛教語。禪家寺院,預擇辯才,應白衣請說法時,使與說法者相為答問,謂之禪客。亦用以泛稱參禪之僧。 唐 劉長卿 《雲門寺訪靈一上人》詩:“禪客知何在,春山到處同。” 宋 蘇軾 《初發嘉州》詩:“野市有禪客,釣臺尋暮煙。”《水滸傳》第四回:“長老一面叫職事僧人留住眾禪客,再回禪堂,自去坐禪。”
(2).梔子的別稱。見 元 程棨 《三柳軒雜識》。
曹勛名句,題黃灣真如山般若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