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與董蒼水彭駿孫小飲葉子吉學士齋同限個字寄諸乾一進士》
全文:
長安風塵日堀堁,扇障不能衣苦涴。
天官昨占月離畢,十日愁霖足高臥。
高車大馬諸貴人,今雨蕭條誰肯過。
玉峰學士數相見,打門不辭泥沒髁。
今朝置酒招我飲,黃雀披綿蜻鮓剉。
百杯以後呼酪奴,白絹斜封朱印破。
天下健者今董公,富貴浮雲輕涕唾。
彭郎未奉一囊粟,路鬼揶揄甘凍餓。
抱膝誰信比管樂,高論依然溯卿軻。
世情但競牢石耶,女子猶知伯休那。
酒酣岸幘忽大笑,吾曹蠶絲自纏裹。
青山一髮江南路,雨笠煙蓑有幾個。
細林主人老耽隱,枕上九峰青錯磨。
漁樵近局不爭席,復有名僧伴高座。
空山水流花又開,不識都門送臨賀。
我生未睹細林面,聞君快語殊已癉。
當年我作萬里游,劍閣西風聽鈴馱。
凌雲九峰悔輕別,筋駑肉緩四體惰。
他年但乞五湖長,才話蓴鱸口先哆。
未須木石笑吳兒,小海歌成我當和。
參考注釋
天官
(1).官名。《周禮》分設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總御百官。 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為天官,旋復舊。後世亦稱吏部為天官。《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諸選,條目猥多,法例參錯,吏姦深遠。” 明 何景明 《送蕭文彧分教臨川序》:“廼復試於天官,去取加詳焉。”
(2).借指吏部尚書。 清 戴名世 《答趙少宰書》:“而足下出持節鉞,入貳天官。”評劇《鍘閣老》第十一場:“老夫不敢,還是天官大人先行。”
(3).泛指百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漢書·李尋傳》:“舉有德行道術通明之士充備天官。” 王先謙 補註:“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文選·班固<東都賦>》:“天官景從,寢威盛容。” 李善 註:“ 蔡邕 《獨斷》:‘百官小吏曰天官。’”
(4).指官職。 唐 王維 《責躬薦弟表》:“久窮天官,每慙屍素。”
(5).天文;天象。《史記·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學天官於 唐都 。”《史記》有《天官書》, 司馬貞 索隱:“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後漢書·崔瑗傳》:“ 瑗 因留遊學,遂明天官、歷數、《京房易傳》、六日七分。” 唐 王維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動將星, 漢 地柳條青。”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為天官、地官、水官。 宋 梅堯臣 《觀楊之美畫》詩:“天官乘車建朱旗,赤旛前亞風卷披。” 清 李漁 《奈何天·錫祺》:“小聖,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參見“ 天官賜福 ”。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只見班部叢中閃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冊一卷。”
(8).指耳、目、口、鼻、形體等感覺器官。《荀子·天論》:“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荀子·正名》:“然則何緣而以同異?曰:緣天官。” 楊倞 註:“天官,耳、目、鼻、口、心、體也。謂之官,言各有所司主也。”
月離
(1).謂月亮運行到某度次。《詩·小雅·漸漸之石》:“月離於畢,俾滂沱矣。” 朱熹 集傳:“離,月所宿也。”
(2).指月球運行的度次。即月球在白道上的位置。《新唐書·歷志二》:“合朔度,即月離也。上弦,加度九十一度、分四百一十七。望,加度百八十二度、分八百三十四。下弦,加度二百七十三度、分千二百五十一。”《清史稿·時憲志一》:“﹝ 雍正 ﹞十年四月,修日躔、月離表成。” 陳遵媯 《中國天文學史》第四編第三章二:“一般所說的日躔、月離都是指日月在黃白道上的位置。”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八*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愁霖
久雨。雨久使人愁,故稱。《初學記》卷三引《纂要》:“雨久曰苦雨,亦曰愁霖。”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張協<苦雨>》:“有弇興春節,愁霖貫秋序。” 唐 陸龜蒙 《奉酬苦雨見寄》詩:“螢飛漸多屋漸薄,一注愁霖當面落。” 宋 朱熹 《秋夕懷子厚》詩之二:“浮雲蔽中天,愁霖隔秋牕。” 清 李漁 《蜃中樓·獻壽》:“俺則得急把愁霖止,忙將餘沫吞。”
足高
舉步高遠。形容高傲自大。《國語·周語下》:“今 晉侯 視遠而足高,目不在體,而足不步目,其心必異矣……視遠,日絶其義;足高,日棄其德。”《左傳·襄公三十年》:“不慼而願大,視躁而足高,心在他矣。”
王士禎名句,與董蒼水彭駿孫小飲葉子吉學士齋同限個字寄諸乾一進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