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強至的《送知府吳龍圖》
全文:
國初以來治蜀者,處置儘自乖崖公。
當時奏使便宜敕,不與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載,奸宄銷伏誰之功。
因循至此漸抏敝,有未曉者時相攻。
鞭笞小罪亦檢察,不許略出常科中。
下民知之頗不懼,州縣往往藏群凶。
側身斂足未動者,實以累朝恩澤隆。
公之初來蜀人喜,慈愛久著民情通。
眾心歡然恥犯法,捄藥浮薄歸醇醲。
盡將約束付僚吏,興起學校還文翁。
二年美化極沾洽,遠近循服如偃風。
上將歸公問誰代,當使間作如笙鏞。
遂求元老得青社,其人廊廟之宗工。
往年鎮撫有異績,大旆再來遣於東。
公今與之合符去,到必奉詔參夔龍。
大資舊德固無慮,剖判自出其心胸。
所憂厥後嗣之者,忠定良法還如空。
養頑活狡作淵藪,不免剪殄煩興戎。
蒙之憤懣久填臆,言賤不得通九重。
頌公上殿起居罷,第一用此聞宸聰。
參考注釋
鞭笞
用鞭子抽打
執敲扑而鞭笞天下。——漢· 賈誼《過秦論》
小罪
不入於五刑的罪。亦泛指小的罪行。《書·康誥》:“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國語·齊語》:“小罪,讁以金分。” 韋昭 註:“小罪,不入於五刑者。以金贖,有分兩之差,今之罰金是也。” 宋 李清臣 《明責》:“今者之用人,較小罪而不觀大節,恤浮語而不究實用。”
檢察
(1) 檢審被檢舉的犯罪的事實
(2) 檢查;稽查
不許
(1)
不允許,不讓
不許說慌
(2)
不能——用於反問句,強調其否定性
何必一定要等我,你就不許自己去嗎?
(3)
禁止;阻止某事的完成或進行
不許兒童在人行道上騎腳踏車
常科
(1).通常的規格;普通的等級。《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三國志·魏志·任城威王彰傳》:“一日一夜與虜相及,擊,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 彰 乃倍常科大賜將士,將士無不悅喜。”《舊唐書·劉蘭傳》:“刑典自有常科,何至於此!”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爵祿賞賜,當倍常科。”
(2).謂一般科第。 唐 殷璠 《河嶽英靈集》 高適 詩評語:“事性拓落,不拘小節,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自遠。” 清 薛福成 《選舉論》中:“然則今之取士宜如何?曰常科之外,宜開特科。”
強至名句,送知府吳龍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