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哨遍·為米折腰》
全文: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
余治東坡,築雪堂於上。
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有卜鄰之意。
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使就聲律,以遺毅夫。
使家童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扣牛角而為之節,不亦樂乎?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
歸去來,誰不遣君歸。
覺從前皆非今是。
露未晞。
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
嗟舊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
但小窗容膝閉柴扉。
策杖看孤雲暮鴻飛。
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
我今忘我兼忘世。
親戚無浪語,琴書中有真味。
步翠麓崎嶇,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
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
念寓形宇內復幾時。
不自覺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誰計。
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
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
此生天命更何疑。
且乘流、遇坎還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臨水登山
遊覽山水名勝。亦指長途跋涉。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況乎人生天地,岳鎮東西,良時美景,始雲蒸而電激,臨水登山,忽風流而雨散。” 唐 劉禹錫 《酬馬大夫登洭口戍見寄》詩:“新辭將印拂朝纓,臨水登山四體輕。”
嘯詠
見“ 嘯詠 ”。
亦作“ 嘯詠 ”。猶歌詠。《晉書·阮孚傳》:“竊以今王蒞鎮,威風赫然……正應端拱嘯詠,以樂當年耳。”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劉方玄》:“唯聞廳西有家口語言嘯詠之聲,殆不多辨。” 宋 蘇軾 《與張朝請書》之三:“新春海上嘯詠之餘,有足樂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宮中有玉樹一株,圍可合抱……葉類碧玉,厚一錢許,細碎有濃陰,常與女嘯詠其下。”
自引
(1).自*殺。《後漢書·虞詡傳》:“ 防 必欲害之,二日之中,傳考四獄,獄吏勸 詡 自引。 詡 曰:‘寧伏歐刀以示遠近。’”《後漢書·梁節王暢傳》:“臣小人,貪見明時,不能即時自引,惟陛下哀臣,令得喘息漏刻。” 晉 潘岳 《寡婦賦》:“感三良之殉 秦 兮,甘捐生而自引。”
(2).自行引退。 漢 賈誼 《吊屈原賦》:“鳳縹縹其高逝兮,夫固自引而遠去。”《後漢書·陳蕃傳》:“時 李膺 為 青州 刺史,名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 蕃 獨以清績留。” 宋 葉適 《辭免提舉上清太平宮狀》:“儻若貪榮冒處,不知自引,是彰聖朝濫予之過,而非所以為勸也。”
(3).自己攀引。《漢書·韓延壽傳》:“ 延壽 聞知,即部吏案校 望之 在馮翊時廩犧官錢放散百餘萬。廩犧吏掠治急,自引與 望之 為姦。”
(4).自己抽身。《史記·刺客列傳》:“因左手把 秦王 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 秦王 驚,自引而起,袖絶。”
(5).猶自發。 清 陳祚明 《采菽堂古詩選》卷二六:“ 何仲言 詩經營匠心,惟取神會。生乎駢麗之時,擺脫填綴之習;清機自引,天懷獨流,狀景必幽,吐情能盡。”
壺觴
酒器。 晉 陶潛 《歸去來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唐 白居易 《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詩:“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東都添箇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 金 馬定國 《送圖南》詩:“壺觴送客柳亭東,回首三 齊 落照中。” 清 顧炎武 《陶彭澤歸里》詩:“瓮盎連朝濁,壺觴永日酣。”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四:“先生辨舟中幾人,服某某色;杯斝壺觴之屬,歷歷可數。”
蘇軾名句,哨遍·為米折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