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呂岩的《七夕》
全文:
四海孤游一野人,兩壺霜雪足精神。
坎離二物君收得,龍虎丹行運水銀。
野人本是天台客,石橋南畔有舊宅。
父子生來有兩口,多好歌笙不好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四海
(1) 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孤游
獨游。 晉 木華 《海賦》:“魚則橫海之鯨,突扤孤游。” 南朝 宋 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瞻眺》詩:“不惜去人遠,但恨莫與同。孤游非情嘆,賞廢理誰通。” 南朝 梁 任昉 《贈郭桐廬出溪口見候久之郭生方至》詩:“親好自斯絶,孤游從此辭。” 宋 朱熹 《卜居》詩:“朋來即共懽,客去成孤游。”
野人
(1) 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 蘇軾《浣溪沙》詞
(2) 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粗野的人
(4) 流浪漢
(5) 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雪足
(1).赤著的腳。 唐 吳融 《寄尚顏師》詩:“臨風翹雪足,向日剃霜髭。”
(2).赤著腳。 宋 王安石 《送道光法師住持靈岩》詩:“雪足莫辭重趼往,東人香火有因緣。”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呂岩名句,七夕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