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鄧肅的《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紀德十一首》
全文:
四海紛紛箏笛耳,誰識子期志流水。
韻高調古自難酬,得意政須副墨子。
我公聲價第一人,積薪居上笑不嗔。
但將佳句妙今古,逝變雕蟲返太真。
孟軻嘗續吾道絕,功與神禹論工拙。
先生今復回狂瀾,豈減旌陽柱鑄鐵。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佳句
詩文中精闢的語句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雕蟲
(1).比喻從事不足道的小技藝。常指寫作詩文辭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雖讀千賦,愈惑體要。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責風軌,莫益勸戒。此 揚子 所以追悔於雕蟲,貽誚於霧縠者也。” 唐 李賀 《南園》詩之六:“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三國演義》第四三回:“若夫小人之儒,惟務雕蟲,專工翰墨;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 清 曾國藩 《致劉孟容書》:“今世雕蟲小夫,既溺於聲律繢藻之末,而稍知道者,又謂讀聖賢書,當明其道,不當究其文字。”
(2).指詩文詞賦。《北齊書·邢邵傳》:“ 邵 雕蟲之美,獨步當時。”《隋書·薛道衡傳》:“ 江 東雅好篇什, 陳 主尤愛雕蟲。”參見“ 雕蟲篆刻 ”。
(3).比喻技藝低下。《水滸傳》第六三回:“大刀 聞達 不知量,狂言逞技真雕蟲!”
彫蟲:指寫作詩文辭賦。《北史·薛道衡傳》:“ 江 東雅好篇什, 陳主 尤為彫蟲, 道衡 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長卿 消渴,覺含毫之轉遲; 子云 老大,見彫蟲之都廢。”參見“ 彫蟲篆刻 ”。
太真
(1).原始混沌之氣。《文選·傅毅<舞賦>》:“啟太真之否隔兮,超遺物而度俗。” 李善 註:“太真,太極真氣也。”《子華子·陽城胥渠問》:“太真剖割,通之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精專,是名陰陽。”
(2).仙女名。《雲笈七籤》卷九八:“ 太真夫人 者, 王母 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 婉羅 ,字 勃遂 。”
(3). 唐 楊貴妃 號。《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楊貴妃》:“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 唐 羅隱 《牡丹》詩:“日晚更將何所似, 太真 無力憑欄乾。”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鶯鶯 ﹞有傾國傾城之容, 西子 、 太真 之顏。”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豐若有餘,柔若無骨,嘖嘖 太真 、 飛燕 ,曠世兼長。”
(4).道教稱黃金為太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金》﹝釋名﹞引 陶弘景 曰:“仙方名金為太真。”
鄧肅名句,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紀德十一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