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論盡應書國史,靜籌皆可息邊烽

徐夤寄華山司空侍郎(一作表聖)二首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徐夤的《寄華山司空侍郎(一作表聖)二首》

全文:
金闕爭權競獻功,獨逃征詔臥三峰。
雞群未必容於鶴,蛛網何繇捕得龍。
清論盡應書國史,靜籌皆可息邊烽
風霜落滿千林木,不近青青澗底松。
非雲非鶴不從容,誰敢輕量傲世蹤。
紫殿幾征王佐業,青山未拆詔書封。
閒吟每待秋空月,早起長先野寺鐘。
前古負材多為國,滿懷經濟欲何從。

徐夤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清論

(1).公正的評論,亦指公正的輿論。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清論所不能復制,繩黑所不能復彈。”《北齊書·陳元康傳》:“﹝ 陳元康 ﹞受納金帛,不可勝紀,放責交易,徧於州郡,為清論所議。”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九:“ 高丞相 巖夫 自南渡執政在中書十餘年,無正言直諫聞於外,清論鄙之。”

(2).清雅的言談。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徐幹》:“清論事究萬,美話信非一。”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佐》:“向聞長嘯月下,韻甚清激,私心奉慕,願接清論。” 明 方孝孺 《奉俞大有先生》:“仲冬後上 金陵 ,明年回,必得往聽清論,盡所欲言。”

(3).閒談,談天。 唐 韓翃 《題張逸人園林》詩:“花源一曲映茅堂,清論閒陛坐夕陽。”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朕嘗見儒人談兵,不過講之於樽俎硯席之間,於文字則引 孫 吳 ,述形勢皆閒暇清論可也。”

應書

古時下級官府回復上級的公文。《漢書·溝洫志》:“下丞相 孔光 、大司空 何武 奏請部刺史、 三輔 、 三河 、 弘農 太守舉吏民能者,莫有應書。”

國史

(1).原指當代人修纂的本朝實錄和本朝歷史,後泛指一個朝代的歷史。《後漢書·班固傳》:“既而有人上書 顯宗 ,告 固 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獄。”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諸侯亦各有國史。” 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一:“國史數行猶有志,只將談笑繼英塵。”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國史者,君民比並之史。”

(2).國之史官。《詩大序》:“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文章之材,國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藥》詩:“到底只留為謔贈,更勞國史刺民風。”

邊烽

亦作“邉烽”。1.邊疆報警的烽火。 唐 沉佺期 《塞北》詩之一:“海氣如秋雨,邊烽似夏雲。” 明 梵琦 《居庸關》詩:“渠答自今收戰馬,兜鈴無復置邊烽。”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其有邊烽傳警, 潢池 弄兵,敵國外患之來,羣盜滿山之變。”

(2).指代邊境上的戰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馬篇》:“聞有邊烽急,飛候至 長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戎昱》:“ 憲宗 時,邊烽累急,大臣議和親。” 明 馮夢龍 《女丈夫·紅拂投主》:“金戈紛逐,鐵馬爭馳,眼觀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顧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於欑宮》詩:“賊馬與邊烽,相將潰 中夏 。”

(3).借指邊疆。《隋書·房陵王勇傳》:“雖北夷猖獗,嘗犯邊烽,今城鎮峻峙,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參見“ 邊疆 ”。

徐夤名句,寄華山司空侍郎(一作表聖)二首名句

詩詞推薦

清論盡應書國史,靜籌皆可息邊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