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行上座所作維摩問疾圖

作者:釋士圭 朝代:宋代

觀行上座所作維摩問疾圖原文

道人眈眈痴虎頭,瞭然電轉開雙眸。

枯木已死寒岩秋,定中霹靂摧四牛。

起來下筆不能休,新詩字字蟠銀鉤。

發其餘者漫不收,散而縱橫為九流。

我觀此畫真其尤,病維摩詰小有瘳。

文殊大士從之游,彼上人者難對酬。

兩公文章虎而彪,萬古凡馬空驊騮。

向來曹韓與韋侯,筆端亦嘗知此否。

世間畫本多山丘,閱人何翅如傳郵。

對此可以銷百憂,先生胡為吟四愁。

詩詞問答

問:觀行上座所作維摩問疾圖的作者是誰?答:釋士圭
問:觀行上座所作維摩問疾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尤韻

2. 宋孫紹遠《聲畫集》卷二

參考注釋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眈眈

形容眼睛注視

虎視眈眈(兇猛地注視)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聊齋志異·狼三則》

虎頭

(1).謂頭形似虎,古時以為貴相。《東觀漢記·班超傳》:“相者曰:‘生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南史·陳紀下·宣帝》:“ 張子煦 見而奇之,曰:‘此人虎頭,當大貴也。’” 宋 陸游 《憶昔》詩:“虎頭空有相,麟閣竟無緣。”

(2).一種屋飾。《淮南子·本經訓》“盤紆刻儼” 漢 高誘 註:“刻儼,浮首、虎頭之屬,皆屋飾也。”

(3).頭部畫有虎形的艦隻。 宋 陳師道 《和魏衍三日》之二:“虎頭魚尾不知數,朱旗一點來奔雲。” 任淵 注引 虞世基 《水土記》:“ 梁孝元 作神獸艦,頭畫虎豹,以助軍威。”

(4). 晉 代畫家 顧愷之 字。 唐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詩:“何年 顧虎頭 ,滿壁畫 瀛州 。”

電轉

(1).喻轉動之快。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東望 泑澤 , 河 水之所潛也……廣輪四百里,其水澄渟,冬夏不減。其中洄湍電轉,為隱淪之脈。” 唐 杜甫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粉堞電轉紫游韁,東得平岡出天壁。” 仇兆鰲 註:“粉堞經過,疾轉如電。” 宋 蘇軾 《壺中九華詩》:“清溪電轉失雲峯,夢裡猶驚翠橫空。”《三俠五義》第四七回:“此鈔一發,如星飛電轉,迅速之極。”

(2).迅速消逝。 宋 韓維 《西江月·席上呈子華》詞:“身外虛名電轉,人間急景梭傳。” 宋 喻陟 《蠟梅香》詞:“電轉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

雙眸

兩顆眼珠。 南朝 宋 謝惠連 《自箴》:“氣之清明,雙眸善識。” 宋 王禹偁 《月波樓詠懷》:“ 武昌 地如掌,天末入雙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看那先生,細瘦,通眉長爪,雙眸烱烱,知他不是庸流。”

枯木

(1).老樹;枯樹。《管子·度地》:“伐枯木而去之,則夏旱至矣。”《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唐 盧照鄰 《行路難》詩:“君不見 長安 城北 渭 橋邊,枯木橫槎臥古田。”《新唐書·五行志一》:“ 武德 四年, 亳州 老子祠 枯樹復生枝葉……占曰:‘枯木復生,權臣執政。’”

(2).比喻頹喪之心或老朽之人。 北周 庾信 《小園賦》:“心則 歷陵 枯木,髮則 睢陽 亂絲。” 宋 范成大 《與時敘現老納涼池上》詩:“笑我兩枯木,獨與三冬期。”

(3).指刑具。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秦中子得先人書》:“富室少年列狀始末,訴於縣官,詰問伏罪,遂寘枯木。” 宋 陶穀 《清異錄·肉雷》:“ 來紹 ,乃 唐 酷吏 俊臣 之裔,天稟鷙忍……每肆枯木之威,則百囚俱斷,轟響震動一邑,時呼肉雷。”

(4).指神主;棺材。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今兵士之徒無罪,乃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塗地,魂魄無歸,令其老父、孤兒、寡妻、慈母望轊車而掩泣,抱枯木以摧心。” 宋 黃庭堅 《母安康郡太君祭亡女陳氏十娘文》:“惟女面目,永隔枯木。嗚呼昊天,忍此荼毒。”

寒岩

(1).高寒的山崖。 南朝 齊 孔稚圭 《游太平山》詩:“陰澗落春榮,寒巖夏留雪。” 唐 方乾 《題龍泉寺絕頂》詩:“古樹含風常帶雨,寒巖四月始知春。” 宋 曾鞏 《幽谷晚飲》詩:“援琴薰風后,結宇寒巖左。”

(2).山岩名。在 浙江省 天台縣 西南七十里。因 寒山子 而得名。參見“ 寒山 ”。

霹靂

又急又響的雷,是雲與地面之間發生的強烈雷電現象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來下

(1).來臨;降臨。《詩·大雅·鳧鷖》:“公屍燕飲,福祿來下。” 高亨 註:“來下,猶來降。”《漢書·禮樂志》“訾黃其何不徠下” 唐 顏師古 註:“訾,嗟嘆之辭也。黃,乘黃也。嘆乘黃不來下也。”《南史·朱異傳》:“起宅東陂,窮乎美麗,晚日來下,酣飲其中。”

(2).下來,到下面來。《百喻經·就樓磨刀喻》:“王見憐愍,賜一死駝。貧人得已,即便剝皮。嫌刀鈍故,求石欲磨,乃於樓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來下而剝。”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銀鉤

亦作“ 銀鉤 ”。 1.銀質或銀色的鉤子。《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鉤,飄若驚鸞。” 南朝 梁 劉孝威 《釣竿篇》:“金轄茱萸網,銀鉤翡翠竿。”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俠客珠彈垂楊道,倡婦銀鉤採桑路。”《宋史·樂志十五》:“翠簾人靜月光浮,但半捲銀鉤。”

(2).一種銀質的婦女飾物。 唐 徐堅 《棹歌行》:“櫂女飾銀鉤,新妝下翠樓。”

(3).比喻遒媚剛勁的書法。 唐 杜甫 《陳拾遺故宅》詩:“到今素壁滑,灑翰銀鉤連。” 元 張遜 《水調歌頭·宴顧仲瑛金粟影亭賦桂》詞:“把鸞箋,裁繡句,寫銀鉤。” 清 蔣士銓 《臨川夢·想夢》:“他一不合銀鉤寫,錦字松煙。”

(4).比喻彎月。 宋 李彌遜 《游梅坡席上雜酬》之二:“竹籬茅屋傾樽酒,坐看銀鉤上晚川。”

縱橫

(1) 豎和橫互相交錯

眾壑縱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猶有曲挺縱橫者。

刀戟縱橫。——《廣東軍務記》

(2) 奔放自如

筆意縱橫

(3) 賓士無阻

縱橫四海

(4) 放肆;無所顧忌

(5) 指合縱連橫

九流

(1).先 秦 的九個學術流派。《漢書·敘傳下》:“ 劉向 司籍,九流以別。”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儒、道、陰、陽、法、名、墨、從橫、雜、農,凡九家。”

(2).泛指各學術流派。《北史·周高祖武帝紀》:“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異說相騰。” 唐 高適 《奉酬睢陽李太守》詩:“逸足橫千里,高談注九流。” 清 龔自珍 《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詩:“我方九流百氏譚讌罷,酒醒炯炯神明真。”

(3).九品人物。《南史·梁武帝紀》:“自今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不得解褐。”參見“ 九品 ”。

(4).猶言各類,各種。 唐 薛逢 《送西川杜司空赴鎮》詩:“莫遣洪罏曠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5).指各種才藝。 宋 范公偁 《過庭錄》:“ 王齊叟 彥齡 ……有絶才,九流無所不能。”

(6).江河的許多支流。 三國 魏 劉劭 《趙都賦》:“其南也,則有洪川巨瀆,黃水濁河,發源 積石 ,徑拂 太華 ,灑為九流,入於玄波。” 唐 孟浩然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詩:“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鄉。”

維摩詰

(1).意譯為“淨名”或“無垢稱”。佛經中人名。《維摩詰經》中說他和 釋迦牟尼 同時,是 毘耶離城 中的一位大乘居士。嘗以稱病為由,向 釋迦 遣來問訊的 舍利弗 和 文殊師利 等宣揚教義。為佛典中現身說法、辯才無礙的代表人物。後常用以泛指修大乘佛法的居士。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九:“君家有天人,雌雄 維摩詰 。” 宋 楊萬里 《贈王婿時可》詩:“子來問訊 維摩詰 ,分似家風一瓣香。” 清 金人瑞 《貫華先生病寓寒齋予亦苦痁不已》詩:“客有 維摩詰 ,身非 妙吉祥 。”

(2).指《維摩詰經》。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中軍 被廢 東陽 ,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少。”

小有

(1).稍有一些。《易·訟》:“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宋 蘇軾 《策略》:“吏民上書,苟小有可觀者,皆宜召問。”

(2).謂薄有資財。猶言小阜、小康。 漢 無名氏 《梁相孔耽神祠碑》:“治產小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二》:“家稱小有。”

文殊

佛教菩薩名。 文殊師利 或 曼殊室利 的省稱。意譯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頂結五髻,象徵 大日如來 的五智;持劍、騎青獅,象徵智慧銳利威猛。為 釋迦牟尼佛 的左脅侍,與司“理”的 普賢菩薩 相對。 中國 傳其說法道場為 山西省 五台山 。 晉 殷晉安 《文殊象贊》:“ 文殊 淵睿,式昭厥聲。”《四遊記·唐三藏被難得救》:“願佛慈悲,早見 文殊 金身,賜我真經,留傳東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西僧》:“相傳山上徧地皆黃金, 觀音 、 文殊 猶生。”

大士

(1).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論人有要,矜物之人,無大士焉。” 尹知章 註:“大士不矜,謙以接物。”《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曰:‘大士哉! 由 來,區區汝何攻? 賜 來,便便汝何使?願得衣冠為子宰焉。’”

(2).佛教對菩薩的通稱。 南朝 齊 周顒 《重答張長史》:“夫大士應世,其體無方,或為儒林之宗,或為國師道士,斯經教之成説也。” 唐 湛然 《法華文句記》卷二:“大士者,《大論》稱菩薩為大士,亦曰開士。”

(3).特指觀世音菩薩。《紅樓夢》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 嫦娥 檻外梅。”

(4).對高僧的敬稱。 宋 蘇軾 《金山長老寶覺師真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惟 寳覺 大士之像。”

正獄訟之官。《禮記·曲禮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王引之 《經義述聞·禮記上》:“今案《晏子春秋·諫篇》:‘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為社稷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 子游 存矣。’泰士、泰祝即大士、大祝也。大士正獄訟,蓋若《秋官·士師》察獄訟之辭矣。”《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衛侯 與 元咺 訟, 寧武子 為輔, 鍼莊子 為坐, 士榮 為大士。” 杜預 註:“大士,治獄官也。” 漢 劉向 《說苑·臣術》:“ 忌 舉北郭 刁勃子 為大士,而九族益親,民益富。”

上人

(1) 舊時尊稱僧人

(2) 佛教稱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職位高的統治者

(4) 上等人

農工商賈勞苦營生,非上人之所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駕於他人之上

公文

政府機關或官員處理公務往來的檔案

下了一紙公文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凡馬

普通的馬。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凡馬野鷹,本實一類。” 唐 杜甫 《遣懷》詩:“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區。” 宋 陸游 《上史運使啟》:“超超空凡馬之群,實非能辦;默默反屠羊之肆,其又奚言!”

驊騮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駿之一。泛指駿馬。《荀子·性惡》:“驊騮騹驥纖離緑耳,此皆古之良馬也。” 楊倞 註:“皆 周穆王 八駿名。”《史記·秦本紀》:“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溫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樂而忘歸。” 唐 耿湋 《上將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門前老將識風雲。” 宋 周必大 《二老堂雜誌·井蛙驊騮》:“井蛙不可以語海,其見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雖殊,其不適用一也。” 清 李漁 《蜃中樓·義舉》:“恨不得一步驊騮騁到 瀟湘 。” 柳亞子 《叔老病中惠題<羿樓客籍>第一冊次韻奉和》:“搖筆書生盛唱酬,天馬行空似驊騮。”

向來

(1) 一貫如此

(2) 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筆端

指寫文章、寫字、繪畫時筆的運用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意境

一一呈諸筆端

世間

人世間;世界上。《百喻經·觀作瓶喻》:“諸佛大龍出,雷音徧世間。”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三:“有飲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唐 裴鉶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 宋 陸游 《高枕》詩:“高枕閒看古篆香,世間萬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藝到極精處,皆可成名,強如世間浮泛詩文百倍。” 楊朔 《滇池邊上》:“自古以來,人們常有個夢想,但願世間花不謝,葉不落,一年到頭永遠是春天。”

畫本

(1).繪畫的範本。 宋 陸游 《舟中作》詩:“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 明 楊慎 《杜詩入畫》:“ 杜 詩‘花遠重重樹,雲輕處處山’,畫本可作。”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自然應該研究 歐洲 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注意於 中國 舊書上的繡像和畫本。”

(2).泛指畫冊。 明 張寧 《方洲雜言》:“先朝西域貢馬,高九尺餘,頸與身等,昂舉若鳳。余見今京師人家,多存畫本。” 清 梁章鉅 《楹聯叢話》卷四:“畫本紛披來野意,文辭古怪亦天真。”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月蝕》:“小孩子們聽說要到海邊,他們的歡喜真比得了一本新買的畫本時還要加倍。”

(3).指畫幅後面的襯紙。 清 陸時化 《書畫說鈴》十五:“ 張守中 桃花山鳥,名畫也。《銷夏録》載之……同郡一宦,每過其店,輒譽是畫。黠者因至藏畫家,説以畫本日久,漿退紙縐,卷舒必為害,須加薄漿,直而藏之,可無恙。”

(4).在文書上籤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太宰揖吏科》:“若五部則遵往例,赴各科畫本,不敢異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太宰揖吏科》:“聞部堂之至各科,科臣垂簾居內,部臣向內揖,科臣簾內答之。畫本畢,再揖而行,兩人不相面也。”

山丘

(1) 小土山

山丘起伏

(2) 墳墓

閱人

(1).觀看人;觀察人。 宋 陸游 《醉中浩歌罷戲書》詩:“老眼閲人真爛熟,壯心得酒旋消磨。”

(2).引申指檢查;審察。《紅樓夢》第七七回:“遂帶領眾人,又往別處去閲人。”

(3).指給人看相。語本《漢書·王吉貢禹等傳序》:“ 君平 ( 嚴君平 )卜筮於 成都 市……裁日閲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二刻拍案驚奇》卷八:“相士看見大驚道:‘先輩氣色極高。吾在此閲人多矣,無出君右者。’” 清 侯方域 《蹇千里傳》:“會有善相人者,過之曰:‘吾閲人多矣,公耳累累然,面狹而長,類 諸葛瑾 ,後當極人臣,必富貴,無相忘也。’”

(4).與人交往,結識。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二:“ 執中 好閲人,而 解賓王 最受知。” 明 吳寬 《湯媼傳》:“媼自 周 歷 漢 唐 至 宋 ,已二千餘歲,人謂其猶處子也,閲人雖多,無可以當意者。”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人才易得》:“美人兒而說‘多年’,自然是閱人多矣的徐娘了。”

何翅

見“ 何啻 ”。

傳郵

傳遞,傳送。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卷六跋:“至於電氣聿興,風行殆遍,質分乾溼,氣薄陰陽,以傳郵則萬里瞬通,以製用則百方鹹備。”

驛站。 唐 譚用之 《秋日圃田送人隨計》詩:“僕射陂前是傳郵,去程鵰鶚弄高秋。” 宋 方岳 《唐律》詩之四:“日月雙車轂,乾坤一傳郵。”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夠

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 賈誼《論積貯疏》

(2) 表示許可

現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壞;還好

她的英文還可以

(4) 很;厲害

這真閒得可以

百憂

種種憂慮。《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晉 劉琨 《答盧諶書》:“負杖行吟,則百憂俱至,塊然獨坐,則哀憤兩集。” 唐 杜甫 《寄杜位》詩:“近聞寬法離 新州 ,想見懷歸尚百憂。” 宋 歐陽修 《秋聲賦》:“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詩:“一日百憂生,戚戚獨繭蠶。”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胡為

何為,為什麼。《詩·邶風·式微》:“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禮記·檀弓上》:“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漢書·黥布傳》:“胡為廢上計而出下計?” 顏師古 註:“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宋 蘇軾 《鄭州別後馬上寄子由》詩:“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明 高啟 《贈金華隱者》詩:“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畫夢錄·扇上的煙雲》:“你這些話又胡為而來?我一點兒也不能追蹤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為;任意亂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個宰相,他在下位之時,也著實有名有譽的,後來大權到手,任性胡為,做錯了事,惹得萬口唾駡,飲恨而終。”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二折:“由他閒戲,任你胡為。”《紅樓夢》第一一一回:“ 寳釵 聽著這話,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該給他行禮,但只老太太去世,咱們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為。’”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蓋 中國 藝術家,一向喜歡介紹 歐洲 十九世紀末之怪畫,一怪,即便於胡為,於是畸形怪相,遂瀰漫於畫苑。”

四愁

(1).“ 四愁詩 ”的省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四愁七哀》:“《四愁》, 漢 張衡 所作,傷時之文也。” 唐 李嘉祐 《暮秋遷客增思寄京華》詩:“ 宋玉 怨三秋, 張衡 復‘四愁’。” 清 姚鼐 《送一青歸因寄仲郛》詩:“天末‘四愁’思莫致,秋來‘九辨’送將歸。”

(2).泛指愁思。 唐 王維 《送丘為往唐州》詩:“四愁連 漢水 ,百口寄隨人。” 唐 孟郊 《百憂》詩:“智士日千慮,愚夫惟四愁。”參見“ 四愁詩 ”。

詩詞推薦

觀行上座所作維摩問疾圖原文_觀行上座所作維摩問疾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