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庵·其二原文
我思亦何由,悲淚應心流。
念彼泉下親,一往不可求。
容音邈難遇,能不增煩憂。
詩詞問答
問:蓼莪庵·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余學夔
問:蓼莪庵·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余學夔的名句有哪些?答:余學夔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四十九
參考注釋
我思
(1)
(2) 認為一個人的存在是由一個思想人這個事實來予以說明的哲學原理
(3) 自身或自我的理智活動
亦何
何其;多么。 晉 葛洪 《神仙傳·陰長生》:“況仙人亦何急急,令聞達朝闕之徒,知其所云為哉!” 唐 杜甫 《鹿頭山》詩:“斯人亦何幸,公鎮踰歲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趙子固孟堅》:“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悲淚
(1).悲傷的眼淚。 晉 陶潛 《悲從弟仲德》詩:“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 宋 陳亮 《與呂伯恭正字書》之二:“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淚填臆,或髮上衝冠,或拊掌大笑。”
(2).猶悲泣。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銘》:“赤虵悲淚, * 哀鳴。”
應心
(1).隨心所欲。語出《莊子·天道》:“﹝ 輪扁 ﹞斲輪……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 晉 張華 《勵志》詩:“末伎之妙,動物應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唐 方乾 《嘉興縣內池閣》詩:“指畫應心成,周迴氣象清。”
(2).符合心意,稱心。 元 武漢臣 《生金閣》第三折:“爺,這個正叫做沒頭公事,便要問時怕也難應心么。” 孫犁 《白洋淀紀事·走出以後》:“她母親就把女兒送過婆家去……但那婆家並不叫這女孩子應心滿意。”
下親
確定婚期。
一往
(1).一去。亦為“死亡”的婉辭。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元 方回 《武林書事》詩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德》:“心虛難恃,氣浮易弛,主敬者,隨時檢攝於心氣之間,而謹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猶一向。 晉 曹毗 《對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矯,豈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陽草!”《新唐書·狄仁傑傳》:“ 山東 之人重氣,一往死不為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記》:“﹝ 趙士楨 ﹞興味闌珊,絶無平昔造鳥銃、議車陣、議屯田一往豪氣。” 黃節 《陳先生集記》:“顧茲一往相從意,益嘆於今後死難。”
(3).一時。 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幸置此於幾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經生家析《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知章 學士,此一往何來?”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又學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能不
(1).猶言而不。《詩·衛風·芄蘭》:“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馬瑞辰 通釋:“按能字古讀若耐,聲與乃相近,而義亦同。能即乃也,乃猶而也。言雖則佩觿,而不我知也。”
(2).豈能不。謂不能不。 唐 白居易 《憶江南》詞之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緑如藍,能不憶江南!”
同“ 能否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常從容與 信 言諸將能不,各有差。”
煩憂
(1).麻煩和憂患。 漢 王充 《論衡·超奇》:“州郡有憂,能治章上奏,解理結煩,使州郡連事,有如 唐子高 、 穀子雲 之吏,出身盡思,竭筆牘之力,煩憂適有不解者哉?”
(2).煩惱憂愁。 南朝 齊 王融 《敬重 * 篇頌》:“翼善開賢敷教義,照蒙啟惑滌煩憂。” 金 元好問 《西園》詩:“登山臨水祛煩憂,物色無端生暮愁。” 戴望舒 《靜夜》詩:“你在我心頭開了煩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