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洋的《弦歌堂》
全文:
曹務琴日以渾,琴令君心自清。
散彼愁歡氣,化作難愉聲。
歡愉何所寄,寄此弦歌鳴。
歌如珠累累,弦以桐鏗鏗。
顧此三尺匣,中有萬古情。
大弦含春溫,赤甲隨勾萌。
小弦羽雖細,一奏壯士驚。
次第徵角招,向日葵心傾。
商以表節義,皎皎秋霜明。
斂之五音全,昭氏無虧成。
鼓之播萬物,草木同敷榮。
令君保此器,常得心和平。
知君本抱道,岩壑依雲耕。
瓶粟朝不飽。
強起從簪纓。
素琴常在御,朝陽鳴簫笙。
蕭然古槐下,時乎一再行。
亭午百吏散,永日垂琴旌。
舟車自沖會,我道無將迎。
筆役眩朱墨,愷悌消紛爭。
誅求絕敲榜,升合均琴罌。
和風動千室,暖律鳴嚶嚶。
會令今上饒,乃類古武城。
問君何能爾,但守一守誠。
吾聞古衣吏,惠養先孤恂。
不聞棠陰中,高燈照長檠。
大雅有夷路,小鮮無急烹。
令君實儒素,不肯尊錢兄。
吾心如平田,衎樂物自生。
勿言桐鄉陋,子孫傳令名。
勿言百里狹,列宿符郎星。
願君守此志,終始不變更。
豈惟人道順,可與神理並。
辱君示琬琰,報德匪瑤瓊。
他年挾薰風,期君拂天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豈惟
見“ 豈唯 ”。
人道
(1) 以愛護人的生命、關懷人的幸福、維護人的尊嚴、保障人的自由等為原則的人事或為人之道
(2) 中國古代哲學中與“天道”相對的概念。一般指人事、為人之道或社會規範
神理
(1).猶神道。謂冥冥之中具有無上威力,能顯示靈異,賜福降災的神靈之道。《文選·謝靈運<從游京口北固應詔>詩》:“事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註:“《周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 李善 註:“神理,猶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讀<甘露遺事>》詩:“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憐鼠輩倖元功。”《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吾術豈可用來傷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說新語·言語》“ 晉武帝 每餉 山濤 ” 劉孝標 注引《謝車騎家傳》:“ 玄 ( 謝玄 )字 幼度 ,鎮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君之業,妾思過半矣;但未盡其神理,請為妾再鼓之。”《紅樓夢》第八四回:“以後作文,總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動筆。” 嚴復 《譯<天演論>例言》:“此在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於心,則下筆抒詞,自善互備。”
(3).靈魂。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戴公 見 林法師 墓,曰:‘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積,冀神理緜緜,不與氣運俱盡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嗚呼,爾魂在幾,爾骨在棺,吾親奠酹於爾牀前,苟神理之有知,豈不聞吾此言。”
王洋名句,弦歌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