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雙劍行孫退谷侍郎席上作》
全文:
延陵季子不忘故,千金之寶帶丘墓。
我聞此語餘千年,何來虎氣騰重泉。
天精下觀罔兩㐲,雷公擊橐蛟龍纏。
古綠光射人,瓜皮出土爭新鮮。
錯落黃*金*書,列星明滅蒼浪天。
五步殺一人,易如削豚肩。
又有古魚腸,形制殊蜿蜒。
貫甲洞胸不濡縷,立戟交軹如浮煙。
幽州十月風折綿,雪片墮地飛烏鳶。
是時看劍夜置酒,快若渴驥奔長川。
勾吳舊事足感激,悲來清淚忽潺湲。
延陵已蹈子臧節,誰令窟室生戈鋋。
太湖魚炙事亦逆,蘇台鹿走今誰憐。
鱄諸要離匹夫耳,屬鏤之賜吾悲焉。
孫公八十目如電,博古直擅歐劉前。
為公作歌驚四筵,烏尾畢逋河漢懸。
燈明酒盡雪亦止,回看劍氣相騰旋。
參考注釋
貫甲
(1).洞穿衣甲。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以刺 王僚 ,貫甲達背。” 清 李漁 《風箏誤·習戰》:“可喜的是弓彎夜月,劍倚秋霜,槍能貫甲,箭似穿楊。” 清 李調元 《南越筆記·粵人善鳥槍》:“其曰爪哇銃者,形如強弩,以繩懸絡臂上,遇敵萬銃齊發,貫甲數重。”
(2).穿上衣甲;擐甲。《晉書·李歆傳》:“ 士業 聞,引兵還,為 遜 所逼。 士業 親貫甲先登,大敗之。”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三折:“人人開弓並蹬弩,個個貫甲與披袍。”評彈《再生緣》第十八回:“看她身上是神氣活現,頂盔貫甲,哪能想到是位小姐。”
(3).把衣甲的葉片串連起來。《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馬衍組甲厲兵” 唐 尹知章 註:“組甲,謂以組貫甲也。”
濡縷
沾濕一縷。形容沾濕範圍極小。引申指力量微弱。《史記·刺客列傳》:“得 趙 人 徐夫人 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 裴駰 集解:“言以匕首試人,人血出,足以沾濡絲縷,便立死也。” 唐 元稹 《唐故建州蒲城縣尉元君墓志銘》:“及逾三十年,予亦竊位偷名,官進不已,然而終無濡縷之力及於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 七郎 曰:‘此刀購諸異國,殺*人未嘗濡縷。迄佩三世矣。’”
立戟
(1).謂豎戟以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既至 王僚 前, 專諸 乃擘炙魚,因推匕首,立戟交軹倚 專諸 胸。”
(2).古代禮制。凡官、階、勛三品以上者得於邸院門前立戟。 前蜀 馮鑒 《續事始·立戟》:“立戟 開元 禮:太廟、社、宮殿各施二十四戟,一品十六戟,郡王以下十四戟至十戟…… 玄宗 朝始有戟制度也。”
浮煙
亦作“浮煙”。飄動的煙氣或雲霧。 晉 左思 《吳都賦》:“飛爓浮煙,載霞載陰。” 唐 司空曙 《雲陽館與韓紳宿別》詩:“孤燈寒照雨,濕竹暗浮煙。” 明 高啟 《贈醉樵》詩:“世間萬事如浮煙,看棋何必逢神仙。” 王闓運 《<衡陽縣誌>序》:“余榮未光,棄若浮煙。” 姚雪垠 《長夜》五:“童年的生活想起空幻得像水上的浮煙。”
王士禎名句,雙劍行孫退谷侍郎席上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