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斗酒吟》
全文:
我有磊磈懷,斗酒不能下。
有時忽一作,中夜每自詫。
大呼滿掬槽頭珠,千滴萬滴恨未除。
昆陽虎鬥壯士走,龍韜安用囊中書。
先人遺我百金劍,我每佩之生死俱。
赤蛟青兕不試用,風霜枉殺江南魚。
叱奴停杯莫更酌,拂拭龍光倚太虛。
參考注釋
壯士
勇士,心雄膽壯的人;意氣豪壯而勇敢的人
壯士十年歸。——《樂府麻集·木蘭詩》
壯士不死。——《史記·陳涉世家》
田橫齊之壯士。——《資治通鑑》
壯士從之。——《資治通鑑·唐紀》
龍韜
(1). 太公望 兵法《六韜》之一。泛指兵法、戰略。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讓太傅揚州牧表》:“既罕《龍韜》、《金匱》之効,又乏楹間帷中之績。” 唐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詩:“寧惟玉劒報知己,更有《龍韜》佐師律。”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排雁陣,展《龍韜》,斷重圍殺過 河陽 道。” 清 鈕琇 《觚賸續編·聖武成功詩》:“魚麗成前列,《龍韜》運上方。”
(2).古宮廷禁衛羽林軍的別名。 唐 李德裕 《述夢詩四十韻》:“椅梧連鶴禁,壀堄接龍韜。”註:“內署北連春*宮,西接羽林軍。”《宋史·律曆志三》:“日欲暮,魚鑰下,龍韜布。”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石寶名句,斗酒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