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宋徽宗聽松圖》
全文:
風翻虬乾謖濤如,閉目幽人耳聽諸。
何必宣和證以璽,通身畫是瘦金書。
參考注釋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宣和
(1).疏通調和。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序:“余少好音聲,長而翫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也。” 唐 白居易 《為人上宰相書》:“如此,則相公得不匡輔其政,緝熙其令,宣和其風乎?然則,匡輔、緝熙、宣和之道,某雖不敏,嘗聞於師焉。”
(2).借稱 宋 徽宗 趙佶 。 宣和 為其年號。 金 元好問 《俳體雪香亭雜詠》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筆,留得 華清 《按樂圖》。” 明 吳寬 《大房金源諸陵》詩之一:“卻是 宣和 解亡國,穹廬黃屋恐非心。” 清 趙翼 《讀史》詩之十九:“ 伯時 擅丹青,神到秋毫顛; 宣和 愛遺筆,幅值數百千。”
通身
(1).全身;渾身。《陳書·高祖紀下》:“仙人見於 羅浮山 小石樓,長三丈所,通身潔白,衣服楚麗。” 清 李漁 《蜃中樓·辭婚》:“聽了使君之言,不覺通身汗下。”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通身黑色。旗袍鑲著銀灰色的花邊。”
(2).整個物體。《北史·穆觀傳》:“ 明元 親臨其喪,悲動左右,賜以通身隱起金飾棺。” 張潔 《尾燈》:“那個暖水瓶通身雪白,上面還畫了一枝藍色的水仙。”
(3).完全,全部。《醒世姻緣傳》第四三回:“合那刑房 張瑞風 明鋪夜蓋的皮纏,敢是那刑房不進去,就合那禁子們鬼混,通身不成道理!”
瘦金書
宋徽宗 趙佶 楷書學 唐 薛稷 ,筆畫瘦硬,自稱“瘦金書”。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別集·汴梁雜事》:“ 徽宗 定鼎碑,瘦金書。舊皇城內民家,因築牆掘地取土,忽見碑石穹甚,其上雙龍,龜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 柳貫 《題宋徽宗扇面詩》:“扇影已隨鸞影去,輕紈留得瘦金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小李將軍畫卷》:“ 浦城 周儀軒 運同,家藏舊畫,卷首有 宣和 瘦金書‘ 唐 李昭道 海天旭日圖’九字一條,下有御押。”
乾隆名句,宋徽宗聽松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