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詣齋宮作》
全文:
六龍夙駕迎春馭,百辟同欽祈谷齋。
麗日和風調玉律,綵幡花勝耀天街。
穹窿青宇禮皇乾,壇位瞻餘視豆籩。
禮酌簡繁惟致敬,心期暘雨協占年。
齋宮坐久愛清嘉,香裊明窗篆縷斜。
靜聽排門喧吉爆,春音先到萬民家。
參考注釋
麗日
明亮的太陽
風調
(1).人的品格情調。《北齊書·崔瞻傳》:“ 偃 弟 儦 ,學識有才思,風調甚高。” 唐 白居易 《和殷協律琴思》:“秋水蓮冠春草裙,依稀風調似 文君 。” 明 湯顯祖 《紫釵記·謁鮑》:“俺已看下 鄭娘 小女,此女美色能文,頗愛慕 十郎 風調。” 清 侯方域 《李姬傳》:“﹝ 李姬 ﹞少風調皎爽不羣。”
(2).詩文的風格,格調。《詩人玉屑》卷十引 宋 李錞 《李希聲詩話》:“古人作詩正以風調高古為主,雖意遠語踈,皆為佳作。”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吾鄉 陳星齋 先生《題畫》云:‘秋似美人無礙瘦,山如好友不嫌多。’ 江陰 翁徵士 朗夫 《尚湖晚步》云:‘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二語同一風調。” 劉師培 《南北文學不同論》:“若夫詩歌一體,或崇聲律,或尚修詞,或矜風調,派別迥殊;然雄健之作,概乎其未聞也。”
(3).事物的風味特色。 清 納蘭性德 《念奴嬌·宿漢兒郎》詞:“便是腦滿腸肥,尚難消受,此荒煙落照,何況 文園 憔悴後,非復酒壚風調。” 豐子愷 《緣緣堂隨筆·秋》:“又曾摘取秀長的柳葉,在厚紙上裱成各種風調的眉,想像這等眉的所有者的顏貌,而在下面添描出眼鼻與口。”
(1).和協。《南齊書·樂志》:“邦化靈懋,閫則風調。”
(2).風和順。 唐 劉禹錫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詩:“雨歇晚霞明,風調夜景清。”
玉律
(1).玉制的標準定音器。相傳 黃帝 時 伶倫 截竹為筒,以筒之長短分別聲音的清濁高下。樂器之音,則依以為準。分陰、陽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氣。《後漢書·律曆志上》:“候氣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晉書·律曆志上》:“ 武帝 太康 元年, 汲群 盜發六國時 魏襄王 冢,亦得玉律。則古者又以玉為管矣。”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詩:“玉律初移候,清風乍遠襟。”
(2).指管樂器。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袁淑<從駕>》:“甿謡響玉律,邑頌被丹絃。”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引 清 王士禛 《秦淮雜詩》:“ 秦淮 絲肉中宵發,玉律拋殘作笛鈿。”
(3).莊嚴而不可變更的法令。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訓撫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奧的書,見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
(4).引申為楷模、榜樣。 宋 司馬光 《樞密太傅文恭胡公輓辭》:“黃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規。”
花勝
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以剪彩為之。《文選·曹植<七啟>》“戴金搖之熠燿,揚翠羽之雙翹” 李善 注引 晉 司馬彪 《續漢書》:“皇太后入廟先為花勝,上為鳳凰,以翡翠為毛羽。” 南朝 梁簡文帝 《眼明囊賦》:“雜花勝而成疏,依步搖而相逼。”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眾客就筵三盃之後,婿具公裳,花勝簇面,於中堂昇一榻,上置椅子,謂之高坐。”《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向日我著你送花勝與 信陵夫人 ,這盒內就是兵符了。”
天街
(1).星名。《史記·天官書》:“昴畢閒為天街。” 張守節 正義:“天街二星,在畢昴閒,主國界也。街南為 華夏 之國,街北為夷狄之國。” 唐 韓愈 《請上尊號表》:“析木天街,星宿清潤;北嶽 醫閭 ,神鬼受職。”
(2).京城中的街道。 唐 韓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之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元 湯式 《端正好·元日朝賀》套曲:“賀三陽萬國來朝,踐天街車馬知多少,端的便塞滿 東華 道。” 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京城元夜,婦女連袿而出,踏月天街,必至 正陽門 下摸釘乃回。”
乾隆名句,詣齋宮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