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普吉保奏報收復笨港詩以志慰》
全文:
向稱諸羅圍之解,誰知隔海傳信訛。
官軍入城雖及半,其餘仍被賊遮羅。
更惜捐軀兩勇弁,為之扼腕興咨嗟。
加以海上八*九月,風□不利無舟過。
一月有餘望信至,旰宵焦急徒延睋。
茲值十月亥當律,小陽春令回陽和。
曉來驛章遞佳信,普吉保報殲賊多。
焚燬賊莊獲賊械,收復笨港安民家。
東諸羅西鹽水港,近五十里非遙遐。
聲氣既通約期會,三路進取賊巢窠。
茲以重臣率勇將,久經勳績凌煙磨。
待風縱覺遲數日,新兵齊到翻為嘉。
聲勢既壯破賊膽,不難靖逆揮天戈。
卻以安民為要務,叮嚀訓諭慎莫苛。
屈指兵至鹿仔港,重新旗鼓殲么䯢。
耆定武功奠海澨,七閩比戶昇平歌。
參考注釋
安民
安定人民生活;安撫人民。《書·皋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孔穎達 疏:“在於能安下民。” 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明 張居正 《請蠲積逋以安民生疏》:“竊聞致理之要,惟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說唐》第五六回:“一面出榜安民,盤清府庫。”
要務
重大任務
叮嚀
叮囑,告誡
乃叮嚀而去。——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訓諭
亦作“ 訓喻 ”。猶訓誨;開導。《藝文類聚》卷三七引 三國 魏 管寧 《答桓范書》:“泛愛遇隆,遠辱綸墨,降尊誘卑,訓喻過泰。”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一:“想此十餘月中,訓諭何限?惜乎弗問,此師之咎矣。” 唐 杜甫 《元日示宗武》詩:“訓喻青衿子,名慚白首郎。” 清 林則徐 《曉諭粵省士商軍民人等速戒鴉片告示稿》:“本大臣由 楚 省奉召進 京 ,面承訓諭,指授機宜,給以欽差大臣關防來此查辦,爾等皆已聞知。”
乾隆名句,普吉保奏報收復笨港詩以志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