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東的《大雪與同捨生飲太學初筮齋》
全文:
飛廉強攪朔風起,朔風飄飄灑中土。
雪花著地不肯消,億萬蒼生受寒苦。
天公剛被陰雲遮,那知世人凍死如亂麻。
人間愁嘆之聲不忍聽,誰肯採摭傳說聞達太上家。
地行賤臣無言責,私憂過計如杞國。
揭雲直欲上天門,首為蒼生訟風柏。
天公倘信臣言憐世間,開陽闔陰不作難。
便驅飛廉囚下酆都獄,急使飛雪作水流潺潺。
東方日出能照耀,坐令和氣生人寰。
參考注釋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愁嘆
見“ 愁嘆 ”。
亦作“ 愁嘆 ”。憂愁嘆息。《楚辭·九章·抽思》:“愁嘆苦神,靈遙思兮。”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二:“ 饒子卿 隱 廬山 康王谷 ,無瓦屋,代以茅茨……或時雨濕致漏,則以油幄承梁,坐於其下,初不愁嘆。”《西遊補》第五回:“ 西施 、 絲絲 ,一齊愁嘆。” 葉聖陶 《飯》:“他們的父母整天愁嘆。”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誰肯
哪裡會。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醜白]不游賞,只怕消瘦了你。[貼唱]把花貌,誰肯因春消瘦?”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套曲:“只道 劉三 誰肯把你揪捽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喚做 漢高祖 。”
採摭
選取,掇拾。《書序》:“於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採摭羣言,以立訓傳。”《宋書·禮志三》:“昔 漢氏 之初,承 秦 滅學之後,採摭殘缺,以備郊祀。” 宋 蘇軾 《復改科賦》:“殊不知採摭英華也,簇之如錦繡;較量輕重也,等之如錙銖。”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 魏 晉 之間,採摭未備。” 清 劉毓崧 《<古謠諺>序》:“採摭期於至詳,裁鑒期於至審。”
採集摘錄。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盟會要》:“採摭托意,以矯失禮。”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正緯》:“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後來詞人,採摭英華。”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十:“ 太宗 時史官 張洎 等撰 太祖 史,凡 太宗 聖諭及史官採摭之事,分為朱墨書以別之,此國中有朱墨本之始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下》:“二書採摭頗精,第不備耳。”
傳說
(1) 據別人說
(2) 談論;散布,傳播
巴黎都在傳說,他對那些貴族已感到厭倦了
聞達
顯達;有名望
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
上家
(1).豪門。 三國 蜀 諸葛亮 《與李豐教》:“今雖解任,形業失故,奴婢賓客百數十人,君以中郎參軍居府,方之氣類,猶為上家。”
(2).打牌、擲色子、行酒令時稱坐在本人左邊的人為上家。《紅樓夢》第六三回:“恰好 黛玉 是上家, 寶玉 是下家,二人斟了兩杯,只得要飲。” 茅盾 《鍛鍊》六:“方臉細眼睛的中年婦人連聲催促著,上家那一位也隨聲附和。這兩家的面前,籌碼都堆得很多。”
陳東名句,大雪與同捨生飲太學初筮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