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禹偁的《太師中書令魏國公冊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趙挽》

全文:
國喪三台首,家藏五廟尊。
紀功誰秉筆,冊贈帝臨軒。
盛德留千古,貞魂閉九原。
皇情彌軫悼,天柱折崑崙

王禹偁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皇情

皇帝的情意。《文選·顏延之<應詔宴曲水作詩>》:“化際無間,皇情爰眷。” 劉良 註:“皇情,謂天子之情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安陸昭王碑》:“皇情眷眷,慮深求瘼。”《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方丘歌》:“皇情虔,具寮肅。” 唐 賈島 《送於中丞使回紇冊立》詩:“漸通 青塚 鄉山盡,欲達皇情譯語初。”

軫悼

痛切哀悼。 唐 白居易 《贈高郢官制》:“天不憖遺,深用軫悼!”《宋史·楊礪傳》:“﹝ 鹹平 ﹞二年,卒,年六十九。 真宗 軫悼,謂宰相曰:‘ 礪 介直清苦,方當任用,遽此淪謝。’即冒雨臨其喪。” 清 惲敬 《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 嘉慶 十有六年四月戊申朔,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 戴公 薨,事聞,皇上軫悼。”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崑崙

亦作“崐侖2”。1.古代亦寫作“崑崙”。 崑崙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崑崙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以周流。” 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一說此指 崑崙山 。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闇中大戰,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 唐 張籍 《崑崙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並師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崑崙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雲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來傳受。” 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願公為 崑崙 。”參見“ 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註:“酒名。”參見“ 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雲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子欲不死修崑崙。”《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景經·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 崑崙 ,排閶闔,淪天門。” 高誘 註:“ 崑崙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 陳毅 《崑崙山頌》詩:“ 崑崙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崑崙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參見“ 崑崙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崑崙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按,崑崙,同“ 崑崙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崑崙》。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崑崙。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崑崙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島夷志略》和《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崑崙,跗陽。”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崑崙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 集註:“昆,音魂;侖,盧昆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崑崙,充滿天地。”

王禹偁名句,太師中書令魏國公冊贈尚書令追封真定王趙挽名句

詩詞推薦

  • 點絳唇

    晏幾道宋代〕明日征鞭,又將南陌垂楊折。自憐輕別,拚得音塵絕。杏子枝邊,倚處闌乾月。依前缺,去年時節,舊事無人說。
    皇情彌軫悼,天柱折崑崙 詩詞名句
  • 登玉符最高峰得四百字

    乾隆清代〕春巡氣尚寒,有興未登眺。清和茲返轡,日長況早到。宇宙最奇處,空過山靈譙。設如逢炎暄,揮汗亦何要。時景
  • 元日即事

    林景熙宋代〕宿霧深城海日遲,十年冉冉鏡中絲。江湖舊夢衣冠在,天地春風鼓角知。杜曲桑麻歸已晚,尚平婚嫁畢何時。野人
    皇情彌軫悼,天柱折崑崙 詩詞名句
  • 採桑曲

    潘璵宋代〕東採桑,西採桑,春風陌上羅裙香。為怕蠶飢急歸去,回頭忽見薄情郎,如何富貴卻相忘。
  • 早赴府學釋奠

    歐陽修宋代〕羽龠興東序,春秋紀上丁。行祠漢丞相,學禮魯諸生。俎豆兼三代,樽罍奠兩楹。霧中槐市暗,日出杏壇明。昔齒
  • 勝勝慢/聲聲慢

    李商英宋代〕香浮椒柏,暖入酴酥,非煙曉生簾幕。絳闕真仙,來自五雲樓閣。青霽路岐游遍,排冠歸、水晶城郭。蕭散處,有
  • 命將領侍衛內大臣一等超勇公海蘭察入昭忠祠詩以志惜

    乾隆清代〕本以索倫兵,手擒巴雅爾。因之識英材,超群侍衛俾。感恩益忠勤,征戰無不委。猶憶伐緬甸,領隊率一旅。明瑞
  • 過銅山掘黃精詩

    鮑照南北朝〕土昉閟中經。水芝鞱內策。寶餌緩童年。命藥駐衰歷。矧蓄終古情。重拾煙霧跡。羊角棲斷雲。榼口流隘石。銅溪
  • 泉林行宮八景·其五·九曲彴

    乾隆清代〕拳石介中間,左右泉無數。出牆匯為川,始遵泗河路。牆內左者高,亦不向右注。地靈跡必奇,伊誰知此故。溶溶
  • 松棚侍宴

    申佳允明代〕曈曈曉日靄晴暉,松幕蘢蔥傍紫薇。丹闕趨蹌歌湛露,御筵錯落肅天威。春浮庖膾琅玕合,香沁壺觴沆瀣晞。稽首
皇情彌軫悼,天柱折崑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