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契諒非淺,半生吏金庭

曾幾初至天台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幾的《初至天台》

全文:
疇昔所欣慕,天台冠坤靈。
興公妙摹寫,粲若披圖經。
自憐嬰世網,仰愧鴻冥冥。
夙契諒非淺,半生吏金庭
成此一段奇,得按東吳刑。
又分臨海竹,想像山圍屏。
稍稍向鈴閣,行行叩禪扃。
一丘與一壑,所見皆所聆。
石樑臥劍戟,布水驅雷霆。
五百大開士,神光秘林坰。
於我定不薄,是事初無形。
寒岩二隱者,在眼誰能青。
庶幾閭丘守,胸次明渭涇。
向來石磵耳,斗訟終朝聽。
淨洗塵俗狀,數上參雲亭。

曾幾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曾幾夙契諒非淺,半生吏金庭書法作品欣賞
夙契諒非淺,半生吏金庭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夙契

(1).往昔的交情。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太尉王僧辯書》:“至於親鄰之道,夙契逾深,無改曩懷,增感彌篤。” 宋 蘇軾 《求婚啟》:“ 中郎 墳典之付,豈在他人; 太真 姑舅之婚,復見今日。仰緣夙契,祇聽俞音。” 明 高啟 《喜呂山人見過江館》詩:“非君憐夙契,誰肯過柴門?”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玉磬山房文誤》:“ 恭城 與編修同官翰林,有夙契。”

(2).前世的因緣。 宋 羅燁 《醉翁談錄·紅綃密約張生負李氏娘》:“今夕相會,豈非夙契?願見去歲相約之媒。”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侍郎喜談因果,尤重師生之義,嘗以為文字淵源,三生夙契,雖父子不能相假雲。”

半生

人生的一半,半世

金庭

(1).山名。道教稱為福地。在 廬州郡 巢縣 (今 安徽省 巢湖市 ),別名 紫微山 。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2).山名。道教稱為福地。在 越州郡 剡縣 (今 浙江省 嵊縣 ),周圍三百里,名曰 金庭崇妙天 。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見《雲笈七籤》卷二七。

(3).山名。道教稱為福地。在 會稽 東海 際之 桐柏山 中。 晉 陶弘景 《真誥·稽神樞四》:“ 金庭 有不死之鄉,在 桐柏 之中。”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銘》:“啟基 桐柏 ,厥號 金庭 。”

(4).傳說中天上神仙所居之處。 唐 陳子昂 《題李三書齋》詩:“願與金庭會,將待玉書徵。” 宋 沉遘 《五言天台山送僧象微歸山》:“玉堂敞金庭,碧林列瑤圃。” 清 吳偉業 《聞台州警》詩之三:“天門中斷接危梁,玉館金庭跡渺茫。”

曾幾名句,初至天台名句

詩詞推薦

夙契諒非淺,半生吏金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