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鍾嗣成的《【雙調】折桂令_詠西域吉誠》
全文:
詠西域吉誠甫。
是梨園一點文星,西土儲英,中夏揚名。
胸次天誠,口角河傾,席上風生。
吞學海波瀾萬頃,戰詞壇甲冑千兵。
律按璣衡,聲應和鈴,樂奏英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璣衡
(1).“ 璇璣玉衡 ”的省稱。古代觀測天體的儀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尺表能審璣衡之度,寸管能測往復之氣。” 唐 楊炯 《登秘書省閣詩序》:“觀星文而考南北,大象入於璣衡。” 嚴復 《救亡決論》:“渾天昉於璣衡,機器創於 班 墨 。”參見“ 璇璣玉衡 ”。
(2).北斗七星的泛稱。 宋 王安石 《謝賜曆日表》:“恭惟陛下躬包歷數,政順璣衡,齊日月之照臨,體乾坤之闔辟。” 明 楊慎 《柯玉井贈寶劍》詩:“沖霄紫氣璣衡北,照夜清光奎壁東。”
(3).借指天文學。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鼓樓刻漏》:“ 石堂 名 普 ,字 尚德 , 寧德 人,精律呂璣衡之學。”
應和
對一種言行表示呼應,附和
同聲應和
樂奏
猶奏樂。《左傳·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獻,樂奏而嘆。” 唐 韓愈 《送鄭尚書赴南海》詩:“貨通 師子國 ,樂奏 武王 臺。”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自 天寳 十三載始詔法曲與胡部合奏,自此樂奏全失古法。” 毛澤*東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詞:“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 於闐 ,詩人興會更無前。”
英莖
《漢書·禮樂志》:“昔 黃帝 作《鹹池》, 顓頊 作《六莖》, 帝嚳 作《五英》, 堯 作《大章》, 舜 作《招》, 禹 作《夏》, 湯 作《濩》。”後以《英》《莖》泛指古代的雅樂。 隋 許善心 《於太常寺聽樂》詩:“澤竭《英》《莖》散,人遺憂思深。” 宋 范仲淹 《今樂猶古樂賦》:“舉今古而酌中,與《英》《莖》而豈異。” 宋 張淏 《雲谷雜記·書侍郎徐公帖後》:“淫哇亂雅快一掃,《英》、《莖》、《韶》、《濩》重鏗鍧。”
鍾嗣成名句,【雙調】折桂令_詠西域吉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