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史堯弼的《游洛陽寶蓋寺贈長老道瓊》
全文:
一念蓋落人境,蓋世路分崩蓋奔。
車輪蓋戰黃埃,荏苒還自昏。
安知摩尼珠,豈處濁水渾。
今我雖糾纏,猶有故我存。
雲山時獨往,一笑清心魂。
舊聞寶蓋峰,氣壓群山尊。
拂衣事幽討,煙杉轉山根。
道人素所懽,踴躍欣候門。
清眸夾明鏡,眈眈老彪蹲。
招邀語密室,歡頰生春溫。
往往到極則,寂歷雙忘言。
從今塵境空,冰銷了無痕。
但覺江漢流,浩蕩旋其源。
至道墨相喻,不許諸方論。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往往
(1) 每每;時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處處;到處
往往山出棋置。——《史記·貨殖列傳》
卒中往往語。——《史記·陳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 紛紛
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往往稍降太尉、梁軍。——《史記·吳王濞列傳》
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漢書·司馬遷傳》
極則
猶言最高準則。《景德傳燈錄·智洪大師》:「﹝僧﹞問如何是極則處?師曰:『懊惱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明 王守仁 《大學問》:「曰至善者,明德、親民之極則也。」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四章一:「最早的重要的文人們,有所謂『西崑體』諸家者,以追蹤於 李商隱 、 唐彥謙 諸詩人之後為極則。」
寂歷
(1).凋零疏落。《文選·江淹〈王徵君微〉詩》:「寂歷百草晦,欻吸鵾雞悲。」 李善 註:「寂歷,彫疏貌。」一說閒曠貌,見 呂向 注。 宋 陸游 《游萬里橋南劉氏小園》詩:「我歸門復掩,寂歷掛斜陽。」 黃藥眠 《黃花崗的秋風暮雨》:「寂歷的黃花夾著細雨飄零,守墓的園丁深鎖園門何去?」
(2).猶寂靜;冷清。 南朝 梁 江淹 《燈賦》:「冬膏既凝,冬箭未度,悁連冬心,寂歷冬暮。」 唐 孟郊 《過彭澤》詩:「揚帆過 彭澤 ,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金 邊元鼎 《晚行》詩:「隔浦行聞晚寺鐘,斷坡寂歷對寒松。」 清 錢謙益 《梅圃谿堂》詩:「梅花村落傍漁莊,寂歷繁英占草堂。」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史堯弼名句,游洛陽寶蓋寺贈長老道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