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毛滂的《隋堤寫懷寄上右丞》
全文:
前年買符入函谷,歸來柴車仍露宿。
似聯石室陳圖書,敢累山公為題目。
蒼梧只覺波浪高,尺澤那知鱗尾禿。
已將倦翮謝風雲,便擬閒身寄松竹。
保庸復來良自嗤,聊池爾耳誰能卜。
生長寒鄉非挾炭,老去剛腸徒仰屋。
此日可惜那敢輕,流年已徂無計逐。
淮山可人長好色,隨潮入落裁瞬息。
隋堤官柳今許長,前年雪裡曾相識。
尚有寒蜩抱殘葉,晚風淒瑟真相逼。
斜陽更在柁樓明,孤煙已轉榆灣黑。
濁流奔猛似欺人,前去高桅萬牛力。
但令寸進殊不惡,行或止這那可測。
朝廷無階亦何往,想見夔龍在君側。
取士端須拔十五,除吏何妨論八百。
為郎二世疑有命,自著一生能幾屐。
定知此意不在多,久從筆研安能擲。
太常掌故本下才,未怪間關難射策。
仲翁陸陸元先售,卻令小蒼東門後。
人生有志將毋同,異時善舞輸長袖。
此去誰家借蹇驢,偪仄終看飯山瘦。
平生讀書過百紙,本是煙波釣徒爾。
筆直床茶灶輕鼎鍾,雨笠煙蓑傲朱紫。
如今卻著從事衫,猶喜無材堪鼓吏。
自從束帶對小兒,久妨痛飲追名士。
會須出處今勇決,進仍不合當休矣。
試來乞公五十犗,投竿往覓任公子。
豈特區區守鮒鯢,更與侯生向溫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太常
官名,掌禮樂郊廟社稷事宜
獻之太常。——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掌故
歷史上的制度、文化沿革以及人物事跡等
孝文、 孝武因襲掌故,未遑講試。——《史記·龜策列傳》
下才
亦作“ 下材 ”。才能低劣的人。《列子·說符》:“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史記·儒林列傳》:“其不事學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藝,輒罷之,而請諸不稱者罰。” 宋 王安石 《謝孫龍圖啟》:“過蒙收引,親賜撫臨,因使下材得聞余教。” 明 宋濂 《凝道記·五矩符》:“忠臣不用,用臣不忠,下才處高,不肖臨賢,而君不悟,此二墨墨也。”
間關
象聲詞。形容宛轉的鳥鳴聲
間關鶯語。——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射策
(1). 漢 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射策甲科為郎。” 顏師古 註:“射策者,謂為難問疑義書之於策,量其大小署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隨其所取得而釋之,以知優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南史·儒林傳序》:“及 漢武帝 時,開設學校,立《五經》博士,置弟子員,射策設科,勸以官祿,傳業者故益眾矣。” 宋 蘇軾 《策略第一》:“自 漢 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為射策決科之學,其言雖不叛於聖人,而皆泛濫於辭章,不適於用。”
(2).泛指應試。 唐 皮日休 《三羞》詩序:“丙戌歲, 日休 射策不上,東退於 肥陵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射策 長安城 ,驄馬黃金絡。”
毛滂名句,隋堤寫懷寄上右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