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道純的《水調歌頭 示眾無分彼此》
全文:
道釋儒三教,名殊理不殊。
參禪窮理,只要抱本返元初。
解得一中造化,便使三元輻輳,宿疾普消除。
屋舍既堅固,始可立丹爐。
煉還丹,全太極,采玄珠。
的端訊息,采將坎有補離無。
若也不貪不愛,直下離聲離色,神氣總歸虛。
了達一切相,赤子出神廬。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直下
(1).徑直趨赴。《晉書·陶回傳》:“ 峻 知 石頭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陽 南道步來,宜伏兵要之,可一戰而擒。”
(2).謂徑直實行下去。《朱子全書·孟子一》:“ 孟子 見人,即道性善,稱 堯 舜 ,此是第一義。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聖賢,更無一毫人慾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達。《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註:“時租庸使帖下諸州調發,不關節度觀察使,謂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詩:“大山如牆缺,小山如塜纍,眾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話本·簡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條絛來,把妮子縛了兩隻手,掉過屋樑去,直下打一抽,吊將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詩:“海漫漫,直下無底旁無邊。” 元 無名氏 《天淨沙》:“夢兒里分明見他,客窗直下。覺來依舊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來到這個三叉路口,不知那條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這枯楊直下,歇息一回。”
(6).謂直系下傳。 唐 歐陽詹 《許州送張中丞》詩:“ 孫 吳 去後無長策,誰敵 留侯 直下孫。” 唐 歐陽詹 《送郭秀才應舉》詩:“ 并州 細侯 直下孫,才應秋賦懷 金門 。”
離聲
別離的聲音。 南朝 宋 鮑照 《代東門行》:“傷禽惡弦驚,倦客惡離聲。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 前蜀 韋莊 《上行杯》詞:“芳草 灞陵 春岸,柳煙深,滿樓弦管。一曲離聲腸寸斷。” 明 皇甫沖 《於岩石山眺東西兩湖》詩:“檣烏有離聲,磯鷗無並翼。”
神氣
(1) 神情;神態
帶著一副習慣於簡短會談的人的神氣正襟危坐著
夫妻心稍慰,但兒神氣痴木,奄奄思睡。——《聊齋志異·促織》
(2) 有精神,有氣魄
他走起路來很神氣
(3) 驕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驕傲的樣子
神氣十足
歸虛
見“ 歸墟 ”。
李道純名句,水調歌頭 示眾無分彼此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若也不貪不愛,直下離聲離色,神氣總歸虛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