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九成的《客觀余孝經感測而有作》
全文:
古人文瑩理,後人工作文。
文工理愈暗,紙札何紛紛。
君看六藝學,天葩吐奇芬。
詩書分體制,禮樂造乾坤。
千歧更萬轍,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當從踐履論。
跋涉經險阻,沖冒恤寒溫。
孝弟作選鋒,道德嚴中軍。
仰觀精俯察,萬象入見聞。
不勞施斧鑿,筆下生煙雲。
高以君堯舜,下以覺斯民。
君如不我鄙,時來對爐熏。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孝弟
亦作“ 孝悌 ”。1.孝順父母,敬愛兄長。《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朱熹 集註:“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聞禮義行而刑罰中,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新唐書·孝友傳贊》:“聖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陳亮 《祭林聖材文》:“孝悌稱於宗族鄉黨,慈愛隆於父子弟昆。”《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漢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潔。孝則忠君,廉則愛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王祿 道:小弟遠遊,父母兄長跟前,有失孝悌,專為著幾分微利,以致如此。”《紅樓夢》第六三回:“禮部見當今隆敦孝弟,不敢自專,具本請旨。”
(2).指孝弟者。《漢書·董仲舒傳》:“今朕親耕藉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雲獲也。”
(3). 漢 代鄉官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漢書·韓延壽傳》:“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後漢書·明帝紀》:“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 李賢 註:“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勸導鄉里,助成風化也。” 宋 蘇軾 《策問》之二:“古者有勸農之官、力田之科,與孝弟同。而自 漢 以來,率用戶口登耗、黜陟守宰。”
亦作“ 孝悌 ”。弟承兄位為帝者,享祀宗廟時稱“孝弟”。《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稱孝弟, 真宗 稱孝子,大行皇帝稱孝孫。”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孝弟》:“古人惟子孫稱孝,《詩》‘綏予孝子’、‘孝孫徂位’,皆廟中之稱,後代以弟承兄,則有稱孝弟者。”
選鋒
(1).古代指挑選精銳的士兵組成的突擊隊。《六韜·武鋒》:“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車、驍騎、馳陣、選鋒。”《孫子·地形》:“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 宋 岳飛 《奏潁昌捷狀》:“ 貴 遂令踏白軍統制 董先 、選鋒軍副統制 胡清 守城。”《明史·戚繼光傳》:“又置輜重營隨其後,而以南兵為選鋒,入衛兵主策應,本鎮兵專戍守。”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三章第三節:“這次起義……從各省調集大批優秀骨幹,並組成有工農民眾參加的一支數百名的‘選鋒’(先鋒隊、敢死隊),擔負發難的重任。”
(2).指某種事物的先驅。 宋 楊時 《觀梅贈胡康侯》詩:“欲驅殘臘變春風,惟有梅花作選鋒。”
道德
(1) 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
道德之歸也有日矣。——唐· 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作為校長,他要求在學校里保持高的道德標準和禮貌規矩
(2) 合乎道德的
中軍
(1) 古時行軍作戰隊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軍,由主帥所居中軍發號施令
將三千人為中軍。——《資治通鑑·唐紀》
(2) 指中軍統帥的營帳
中軍置酒飲歸客。——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 “中軍將軍”的省稱
中軍臨川殿下。—— 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張九成名句,客觀余孝經感測而有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