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跨空山骨碎,林風掠地土痕枯

董嗣杲妙智庵洞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董嗣杲的《妙智庵洞》

全文:
梵庵雲隔洞高虛,傍路陰森樹幾株。
石室跨空山骨碎,林風掠地土痕枯
兩亭淪俗秋偏暢,六月披襟暑欲無。
如此岩牆難此立,有人編入職方圖。

董嗣杲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董嗣杲石室跨空山骨碎,林風掠地土痕枯書法作品欣賞
石室跨空山骨碎,林風掠地土痕枯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石室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左傳·莊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晉 杜預 註:“宗祏,宗廟中藏主石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又東南逕 司馬子長 墓北,墓前有廟,廟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漢陽 太守 殷濟 瞻仰遺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樹桓。”《新唐書·禮樂志三》:“建石室於寢園,以藏神主,至禘祫之歲,則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書·禮志二》:“ 漢 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 唐 楊炯 《為薛令祭劉少監文》:“石室兮沉沉, 蓬萊山 兮寂又陰。” 宋 葉適 《朱文昭母楊氏輓詞》:“古今歸石室,筆削紀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三國志·吳志·賀邵傳》:“近 劉氏 據三關之險,守重山之固,可謂金城石室,萬世之業,任授失賢,一朝喪沒,君臣係頸,共為羈僕。”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史記·太史公自序》:“ 周 道廢, 秦 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 晉 葛洪 《抱朴子·內篇自序》:“雖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緘之金匱,以示識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檢殘竹,欲其博練於稽古也。” 宋 司馬光 《神宗皇帝輓辭》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繼皇墳。” 清 錢謙益 《李自華父可守贈承德郎刑部山東清吏司主事制》:“為觀於石室,視我贊書。”

(5).岩洞。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知 范蠡 不可得為臣,謂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請如命。’”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嶽巔,石室青青與天連。”《晉書·嵇康傳》:“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見一卷素書,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見。” 唐 於鄴 《贈隱者》詩:“石室掃無塵,人寰與此分。” 宋 蘇軾 《游桓山記》:“登 桓山 ,入石室。” 陳毅 《七星岩》詩:“石室嘆鑽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漢 劉向 《真君傳》:“ 赤松子 者, 神農 時雨師也……數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隨風雨上下。”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一:“ 始興機山 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響。”《剪燈新話·申陽洞記》:“更前百步,豁然開朗,見一石室,榜曰:申陽之洞。守門者數人,裝束如昨夕廟中所睹。” 清 徐喈鳳 《會仙記》:“ 秋鴻 以扇拂壁,忽豁大門,肅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別有天地。” 黃侃 章炳麟 《遊仙聯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喬 松 儔。”

跨空

凌越高空。 宋 蘇軾 《戲子由》詩:“重樓跨空雨聲遠,屋多人少風騷騷。”

山骨

(1).山中岩石。 唐 劉師服 侯喜 等《石鼎聯句》:“巧匠斲山骨,刳中事煎烹。” 金 元好問 《十一月五日暫往西張》詩:“林煙漠漠鴉邊暗,山骨稜稜雪外青。” 明 袁宏道 《祝雨》詩:“洗山山骨新,洗花花色故。”

(2).山的內在神韻。指繪畫而言。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卷三:“﹝ 范寬 ﹞卜居 終南 、 大華 ,徧觀奇勝,落筆雄偉老硬,真得山骨,而與 關 李 並馳方駕也。”

地土

(1).猶土地;土壤。《新唐書·賈耽傳》:“ 耽 嗜觀書……故天下地土、區產、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三:“﹝ 海陵 ﹞ 后土祠 前後地土膏腴,尤宜芍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戶部·西北水利》:“ 世德 言 天津 瀕海荒蕪地土,俱可屯糧,宜設法招集開墾。”

(2).國土;領土。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本朝地土狹於 漢 唐 ,而戶口如此,豈不為太平之極也。”《七國春秋平話後集》卷中:“ 樂毅 以 齊 略 宋 地土,分與 魏國 畢昌 ,還 魏 去了。”《東周列國志》第五八回:“三卿滅 智氏 ,地土寬饒,百姓悅服。”

(3).地方;地區。《紅樓夢》第四八回:“地土風俗,遠近道路,又不知道。”《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到了地土,不可露盤兒,趕緊的回山要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四回:“大約 廣東 地土熱。”

董嗣杲名句,妙智庵洞名句

詩詞推薦

石室跨空山骨碎,林風掠地土痕枯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