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襄的《送許寺丞知古田縣》
全文:
大雪擁都門,子行亦良苦。
予貧乏觴豆,子車誰為祖。
少止聽我言,於子不無補。
於今方用兵,連年戍羌虜。
戰死動萬計,募人填卒伍。
賜衣靡國帑,走粟填邊庾。
平時賦稅外,弓刀甲楯弩。
乾名應急須,筋皮角毛羽。
前年科鞏革,農牛半斤斧。
殺之先冒禁,不殺即鞭楚。
江南供鵰翎,是物不棲渚。
十倍買所無,贏利資商賈。
編紙作戰{釒函},紉聯驅歸安。
輸來不適用,空屋窠蟲鼠。
此類如蝟毛,更仆難悉數。
大凡斂貨財,百姓若外府。
苟可入軍須,豈敢怨官取。
蓋患在不均,又索非其土。
有司失預計,臨事才披簿。
嚴程弗渝日,落符灑飛雨。
使者但依違,州家不敢主。
況復為邑令,暗吟莫伸吐。
其間或得才,吏手無容舞。
子今佩縣章,所領十萬戶。
志慮固精明,利病前可睹。
姑能務均一,瘵瘼庶蘇瘉。
參考注釋
大凡
用在句首,表示對某個範圍的人或事物的總括,常在它後面用“總”、“都”相呼應
大凡搞陰謀詭計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貨財
亦作“ 貨材 ”。1.貨物,財物。《禮記·曲禮上》:“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睡虎地 秦 墓竹簡《法律答問》:“可(何)如為大誤?人戶、馬牛及者(諸)貨材直(值)過六百六十錢為大誤,其它為小。”《史記·平準書》:“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 唐 韓愈 《原道》:“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 清 王韜 《變法中》:“喜貢諛而惡直言,好貨財而彼此交征利。”
(2).特指錢幣。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丙:“ 盧懷慎 暴卒而蘇,曰:‘冥司三十爐,日夕為 張説 鼓鑄貨財,我無一焉。’”
百姓
(1) 普通人——相對於官員、幹部而言
並皆暴犯百姓。——《世說新語·自新》
百姓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貴族的統稱)
外府
(1).古官名。掌國內財貨的出納。《周禮·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
(2).外庫。與王室的倉庫稱內府相對。《穀梁傳·僖公二年》:“如受我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 漢 劉向 《說苑·奉使》:“君賜之外府之裘,則能勝之。”《宋書·武帝紀下》:“財帛皆在外府,內無私藏。” 宋 王安石 《和吳御史汴渠》詩:“貨入空外府,租輸陳太倉。東南一百年,寡老無殘粻。”
(3).外廷所設府署機關。《後漢書·孫程傳》:“ 顯 ( 閻顯 )弟衛尉 景 遽從省中還外府,收兵至 盛德門 。” 唐 韓愈 《唐故相權公墓碑》:“前後考第進士及庭所策試士,踵相躡為宰相達官,與公相先後,其餘布處臺閣外府,凡百餘人。”
(4).京都以外的州郡。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興廉舉孝,歲時於外府。署行議年,日夕於中甸。”《南史·王勱傳》:“ 王生 才地,豈可游外府乎?” 唐 劉禹錫 《代請朝覲》:“復加朝章,作藩外府,遠違輦下,十有四年。”
(5).外地。《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兩個人走到坊口,只見對面來了一把黃傘,兩對紅黑帽,一柄遮陽,一頂大轎。知道是外府官過,父子兩個站在房簷下看,讓那傘和紅黑帽過去了。”
蔡襄名句,送許寺丞知古田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