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下幞頭歸去也,莫騎驢子傍人門

釋道顏頌古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顏的《頌古》

全文:
嘍羅須要逞聰明,金榜何曾得掛名。
捋下幞頭歸去也,莫騎驢子傍人門

釋道顏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捋下

用猛勁拉掉

從一個壞傢伙的手上捋下一隻手套

幞頭

古代一種頭巾。古人以皂絹三尺裹發,有四帶,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項,故稱“四腳”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時裁出腳後幞發,始名“幞頭”。初用軟帛垂腳, 隋 始以桐木為骨子, 唐 方以羅代繒。帝服則腳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漸變平直。 宋 制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等式樣。惟直腳為貴賤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參閱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巾幞》、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宋史·輿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圖會·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張鷟 《遊仙窟》:“ 十娘 即喚 桂心 ,並呼 芍藥 ,與少府脫鞾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偏帶兒是犀角,幞頭兒是烏紗。”《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應天府 尹大人 戴著幞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

襆頭:即幞頭。古代包頭軟巾,有四帶,二帶系腦後垂之,二帶反系頭上,令曲折附頂。也稱四腳、折上巾。《隋書·禮儀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後襆髮,俗人謂之襆頭。”《資治通鑑·後晉齊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龍殿,刻沉香為八龍,飾以金寶,長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為一龍,其襆頭腳長丈餘,以象龍角。”參見“ 幞頭 ”。

歸去

回去

離家已久,今當歸去

驢子

一種家畜,像馬,比馬小,耳朵和臉都較大,能馱東西、拉車、供人騎乘

人門

(1).用人環列護衛以為門。《周禮·天官·掌舍》:“無宮則共人門。” 鄭玄 註:“謂王行有所逢偶,若住游觀,陳列周衛,則立長大之人以表門。”《孫子·軍爭》“交和而舍” 三國 魏 曹操 註:“以車為營曰轅門,以人為營曰人門。”

(2).人品與門第。《陳書·文學傳·蔡凝》:“黃散之職,固須人門兼美。”《北史·裴叔業傳》:“﹝ 裴植 ﹞自言人門不後 王肅 ,怪朝廷處之不高。”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柳潭 ﹞以人門第一,選尚公主,拜太子洗馬。”

(3).他人門下。 宋 蘇軾 《贈仲勉子文》詩:“閒看書冊應多味,老傍人門想更慵。”《剪燈新話·金鳳釵記》:“自念婚事不成,隻身孤苦,寄跡人門,亦非久計。”

(4). 黃河 中的峽名。在 河南 陝縣 東北的 三門山 北側,與 神門 、 鬼門 並列。 賀敬之 《三門峽歌》:“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

釋道顏名句,頌古名句

詩詞推薦

  • 盧令

    佚名先秦〕盧令令,其人美且仁。盧重環,其人美且鬈。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 宋白宋代〕凌晨走退暇蟆鼻,幾日飛經灩澦堆。
  • 聞吳山鍾

    姚勉宋代〕舉世昏昏醉夢中,一聲震撼自天宮。鰲呿大海三山動,獅吼危巔萬獸空。待漏早期驚假寐,求衣宵起寤宸聰。須臾
  • 木寂院

    葉槐宋代〕為愛蓮塘水石幽,畫橋斜日任遲留。兩山雲出□□雨,一葉風來斷送秋。滾滾流年愁里度,淒淒明月暗中投。何時
  • 留槎閣

    陳舜俞宋代〕聞說歐川似沃洲,一溪分作雨溪流。長橋跨岸虹垂地,高閣凌空蜃吐樓。浩蕩乾坤供醉眼,淒涼風雨送行舟。憑誰
    捋下幞頭歸去也,莫騎驢子傍人門 詩詞名句
  • 初至法會

    鄭剛中宋代〕正愧修途煩仆馬,忽投幽寺息塵埃。杜門隻影惟便靜,覽鏡雙眉未忍開。春色更兼山色好,雨聲常帶生聲來。呼童
  • 即席

    王安石宋代〕曲沼融融泮盡澌,暖煙籠瓦碧參差。人情共恨春猶淺,不問寒梅有幾枝。
  • 和曹子方呈鄧張晁蔡

    餘干宋代〕可畏日輪如赤釜,賴有群仙司下土。稍從寥廓涌濃雲,旋向塵埃灑甘雨。松蘿既女更施澤,山木欲童俄得乳。馬牛
  • 天邊行

    杜甫唐代〕天邊老人歸未得,日暮東臨大江哭。隴右河源不種田,胡騎羌兵入巴蜀。洪濤滔天風拔木,前飛禿鶖後鴻鵠。九度
  • 東溪閒居示眾偈

    釋行瑛宋代〕聯絡藤蘿一徑,行窮始到松門。籬畔野華不艷,堂前流水非喧。午飯龍離鐵缽,夜深月落金盆。此是真修行處,何
捋下幞頭歸去也,莫騎驢子傍人門 詩詞名句